但讓長期坐慣了機關的干警轉型為走街串巷的“片警”,而且還要在改革后的運行機制中,接受每年一聘的聘任制考驗,這樣的改革能走多遠、改革所激蕩起的警務活力能持續多久,才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太原警務改革發軔于太原警察聲譽低谷,社會壓力推動了太原警察的集中整頓,太原市委、政法委將公安運行機制改革列為全市政法創新課題,編辦、組織、人事等相關部門都給予了大力支持。換言之,這種集中力量尋求突破的耐力能持續多久,聘任制的考評體系能不能固化下來,基本決定了警務改革的最終成敗。
具體到聘任制本身,也存在三個重要節點。以一年為聘期,只有在年度考評中被評為優等的警官,才有提拔競聘資格;達到合格以上等次,才可以在次年續聘;連續兩年不合格的辭退。這樣一種考評聘任體系,在具有了激勵性的同時,也存在著程序冗長的弊端。8000多名民警每年都要進行一輪輪的重新競聘,事關全市治安和民警切身利益,想來需要耗時不短,而在這個全員下崗重新競聘的過程中,會不會成為案件高發期令人擔憂。所以,如何科學縮短考評和競聘時段,成為這一制度的現實訴求。
其次,雖然優等才能提拔競聘,但是考評的優等比例“上不封頂、下不保底”。一方面考評體系應該力避人情關系,防止在這種無限額體制所形成的互不妨礙情勢下,出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甚至是更寬泛的關系網。另一方面,如果持續推動警務改革,那么從現在開始就要考慮,在太多民警憑借努力從而考評優等升級到一定空間后,真正的警務活力如何持續保證,畢竟,“保飯碗”與“爭飯吃”所激發的活力大不相同。
再者,考評和競聘過程須公開透明,給每位民警公平感。在政務公開尚磕磕絆絆的階段,警方在公開透明方面無疑將接受挑戰。而更重要的是考評的公正性和科學性。據介紹,在每個警官的考評成績中,每周上下級互評、同級互評和窗口單位群眾實時評議占了25%,如此構架顯然容易流于表面。事實上,對基層民警而言,最具真實評價權的是轄區群眾。如何采集真實的群眾評議意見,是確保民警公正、廉潔、規范執法并且充分發揮警力的關鍵。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