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這些年變化非常大,即便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也有不少人身陷迷茫之中。網上不時有青年提到,“每天過得渾渾噩噩,但不知拿什么充實自己”,這種狀態并不少見。對此,我開出的藥方是———確立做強技能的價值觀。
其實,青年的迷茫并不是中國的特色,也不是中國社會的專利。在經濟高速發展、文化急劇變革的時代,許多國家的青年都曾遇到這種迷茫。比如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歐美青年,也曾集體迷茫過。嬉皮士、性解放等運動,都曾經被他們當做一種解決方案。只不過時間證明,這些方案都行不通。
但以當時德國、瑞士青年人為代表的一代人,最終還是走出了迷茫,成為西方社會現代化的生力軍。方法很簡單,就是他們確立了做強技能的價值觀。他們潛心鉆研一門技能,追求技能完美、精湛,哪怕是操持一個小工坊,也要做到精致而有韻味,既追求經濟效益,也能通過展現卓越的技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做強技能的價值觀已經帶來了不少經典的商業案例。iPad、iPhone的成功,就與西方年輕一代技術研發人員精益求精的技術理想密切相關。
與之相比,我屢屢發現,不少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國大學生,往往注意力放在領導、甚至上級考慮的“大事”上,而自己的“小事”卻沒有做好,毫無成就感。這樣下去,別說在崗位上精益求精、有所創新,連能否堅持下去都很難說。
中國年輕人缺乏的這種做強技能的價值觀,其實就是職業榮譽感。在一個良好的社會,只要把本職工作做得近乎完美,就會得到充分的尊敬,自己也能體驗職業榮譽感與幸福感。這一點在德國、日本、美國等社會已經相當成熟。目前我國社會很多人不是為技能提升而是為賺錢去努力,這實際上是將職業榮譽感淡化,讓功利思想滋長,最終導致精神荒蕪。當今中國,強化職業榮譽感勢在必行。
當今時代,一定是往“精細化”、“高技能”、“精致品牌”的方向發展,所以做強技能,不單是對個體的救贖,也是對整個民族的救贖。做強技能不但能解決精神的迷茫,同時也能創造價值、奉獻社會,消融時代的浮躁和短視。全民技能提升之后,其共振、復合效應,必定推動創新的發酵,促進變革與發明。
當然,解決精神迷茫的途徑可能不止一條。但我還是覺得鉆研一門技能,更簡單、易行。既解決苦悶,解決生存和發展,又符合社會需要。一舉三得,何樂不為?▲(作者是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