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由不合理分配制度造成收入差距過分懸殊的問題,正日益成為引發社會危機的潛在誘因,損害著進一步改革的民意基礎,因此,分配制度必須做出及時而有效的調整,這不僅關系著社會的公平正義,更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
今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我們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當前,調結構、擴內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之關鍵,也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要實現以居民消費為主導的經濟增長,就必須增加居民收入,啟動和擴大內需,打破當前一方面由于收入分配嚴重失衡,導致絕大多數有強烈消費意愿的居民因收入水平較低而無力消費,另一方面占有著大量財富和貨幣的少數人群卻少有消費意愿的困局,來破解制約著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的難題。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就成為擴大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長期戰略對策,也是經濟轉型、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這對于合理分配社會資源,促進經濟發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一般而言,財富分配不均是任何社會的共有現象,這是由個人自身潛質差別或努力程度不同而決定的。而在我國現階段,收入分配不公主要不是由個人自身努力和能力差異在競爭中形成的,而是在改革的過程中,由于不同群體占有的存量資源不同,導致競爭的起點和機會不同而引發的,是不合理的體制造成的。如在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居民與生俱來的發展機會要明顯優于農村居民。近年來,盡管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并為此連續出臺了7個“一號文件”,但農民收入仍處于較低水平。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城鎮人均收入為17175元,農村地區為515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1擴大到3.33比1,絕對差額由1978年的209.8元擴大為12022元,達歷史最高。行業上,壟斷行業的職工追求經濟利益的條件和機會明顯優于其他行業。許多壟斷行業依靠壟斷地位和占有緊缺資源而獲益,職工的收入是其他行業的數倍。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目前石油石化、電力電信、金融保險、煙草等行業職工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間。在要素市場發育不充分的條件下,勞動相比于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社會分配中所占比重過低,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普遍偏低,權威數據顯示,1997年至2007年,我國GDP比重中,政府財政收入從10.95%升至20.57%,企業盈余從21.23%升至31.29%,而勞動者報酬卻從53.4%降至39.74%,收入分配朝著資本、企業和政府方面傾斜,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持續下降的趨勢。尤其是政府對經濟的不當干預和管制,導致權力占有和使用社會資源,官員擁有特權,公務員享受超國民待遇,國企高管動輒上百萬、上千萬的年薪引起社會普遍不滿。這些由不合理分配制度造成收入差距過分懸殊的問題,正日益成為引發社會危機的潛在誘因,損害著進一步改革的民意基礎,與構建和諧社會背道而馳,因此,分配制度必須作出及時而有效的調整,這不僅關系著社會的公平正義,更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
推進社會公平,維護市場統一公正,不僅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更是各級政府的主要職責。從全社會范圍看,雖然每個人的個體情況差異很大,參與社會的能力和程度各不相同,但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推進機會平等,不斷向公眾開放一切參與市場的機會,讓所有參與市場活動的主體都有相等的地位、相同的條件,其核心在于給社會創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制度安排,使每個社會成員平等享有發展機會,人人可以享受有價值的生活,共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言,如果說把做大社會財富這個“蛋糕”看做是政府的責任,那么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具體政策上,首先消除資源壟斷,減少行政管制,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市場經濟的要旨是自愿交易可以增進交易雙方的福利。而我國現階段要素市場發展滯后與政府職能“錯位”直接相關。近些年來,盡管各級政府在公共服務和行政體制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效的改革,但在減少社會管制,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增強政府事務透明度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無效的管制政策剝奪了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權力,扭曲了政府與市場主體間的關系并催生出大量腐敗。一些部門憑借掌握國家政策資源的便利,千方百計為部門爭權力、爭利益,通過權力制造壟斷以期獲取部門壟斷利益。一些部門不合理的管制措施和繁雜的行政審批手續將大量具備資格的市場主體擋在市場之外,阻礙了各類要素自由合理的流動。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打破行業壟斷,限制權力對要素市場利益分配的尋租,減少行政管制,廢除一切不合理的行政審批和干預,以憲法和法律邊限規范政府行為,大幅度削減其經濟職能,政府有關部門盡量減少直至取消直接配置資源的權力,從管制轉向服務,把增進和維護公民的公共利益作為政府管理的主要職能,讓市場競爭來決定經濟資源的配置,促進生產要素充分自由流動,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競爭環境。
其次,要抓緊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資形成制度,不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使居民的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通過最低工資標準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通過落實企業工資指導線制度,建立健全職工工資隨企業效益增長而不斷提高的正常機制,應將促進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提高低收入職工工資水平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計劃,并作為各級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的考核目標,確保廣大職工有一個工資增長的穩定機制。
第三,采取一系列的強農惠農政策,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針對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讓更多的農民成為享受城市社會保障的市民,讓更多的農民在城市化進程中找到工作,享有穩定的工資收入。也可通過一系列措施來提高農民收入,如通過產業發展,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效益,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不斷夯實農民增收的基礎。通過引導農民外出就業或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著力提高農民非農收入。通過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積極拓展農民收入來源。通過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逐步優化農民的增收條件。通過深化農地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第四,加快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特別要關注低收入人群、貧困群體的生活狀況,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救助的力度,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在養老、醫療、教育、住房、貧困等百姓易于困頓的領域,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進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
(作者系陜西省委黨校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