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不得擅自調整國家下達的計劃總量或改變招生計劃類型,不得預留機動計劃和隨意更改高校招生計劃。(4月13日《北京青年報》)
在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的推動下,教育公平在實踐中取得新進展,治理高校招生過程中的亂象,杜絕高招腐敗也收效頗豐。《意見》明確,不得擅自調整國家下達的計劃總量或改變招生計劃類型,不得預留機動計劃和隨意更改高校招生計劃。高校有一定名額的“機動指標”,由于招生過程信息的不公開,監督與制約機制的相對缺失等原因,就會變成了一些人錢權交易的“跑馬場”,造成了一些高校的招生腐敗,侵害了大多數考生的合法權益,破壞了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如果預留招生機動計劃,就有了自由裁量權和“運作空間”。
當前高校招生計劃管理仍存在一定問題,如計劃審批管理的權限、范圍還不夠明確,決策程序不夠完備,有的環節存在自由裁量空間和安排不公現象,一些地方和高校的計劃執行不規范等。《意見》要求在高校招生計劃安排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需落實省級高等教育統籌權,完善以省級政府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體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省和有關部門(單位)對所屬高校的招生計劃編制權。主管部門不直接干預所屬高校辦學自主權范圍內的招生計劃安排,不跨越高校隸屬關系受理招生計劃申報、審批。
針對時弊、對癥下藥,高校在沒有建立起一套很好的承載體系時,教育部為推進教育公平,施行了一系列堵死“灰色通道”、消滅招生“潛規則”的改革,旨在讓每一份招生名單都能放到陽光下去“暴曬”。
維護社會公正,方能取信于民,我們要把《意見》落到實處,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提振人們對中國教育的信心、對社會公平的信心。對超計劃招生、招生秩序不規范的高校,主管部門應依法做出處理并調減招生計劃,直至暫停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