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體育總局系統意識形態工作和“飯圈”亂象治理工作專題會議在京舉行。體育總局局長、黨組書記高志丹在會上表示,要聚焦斗爭重點,把“飯圈”亂象治理作為當前緊迫任務抓緊抓實,加強隊伍管理、宣傳引導,強化風險防控,聚焦重點群體。要提升風險預判、風險化解、風險防范等斗爭本領。(1月15日央視新聞)
為競技的榮耀歡呼,為心中的偶像吶喊,歷來是體育賽事的一道景觀。然而,近年來,體育領域的飯圈文化逐漸偏離了健康軌道,不僅消解了公眾對相關賽事的熱情,也給運動員訓練和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困擾。一些粉絲踐踏體育精神,對著運動員喝倒彩;狂熱粉絲堵在機場酒店,給運動員安全帶來隱患;網絡論壇上“罵戰”頻發,硝煙四起……賽場內外烏煙瘴氣,令人擔憂。將“飯圈”亂象掃出競技場,已是刻不容緩。
要扭轉公眾“流量”認知。無論是體育圈還是娛樂圈,飯圈亂象的產生,往往都逃不開“流量至上”的魔爪。隨著注意力經濟的發展,很多人將公眾人物的商業價值與其超話人數、榜單排名等量化數據相關聯,這也符合一定的市場邏輯。然而,具體到體育競技領域,情況卻不盡然。運動員的實績永遠體現在競技場上,沒有賽事成績這個先決條件,再多的數據流量都不過是空中樓閣。最近幾年,體育產業化的蓬勃發展,不少運動員產品代言、活動通告隨之增多,進一步模糊了運動員與娛樂明星之間的邊界。部分粉絲錯誤地將運動員塑造成娛樂符號,試圖通過數據流量影響賽事訓練、組隊安排。這種極端的“控場”行為,不僅破壞運動員之間的團隊和諧,也是對體育精神的嚴重冒犯。應當認識到,優秀的運動員從來靠的就是絕對的實力,站上領獎臺就能贏得來自世界的關注與歡呼。
要厘清粉絲行為邊界。真正的愛,一定與責任、克制有關。具體到追星行為,關注和追隨喜歡的運動員或明星本無可厚非,但必須有節、有度,不逾越底線。長久以來,因粉絲瘋狂行為而“損失慘重”的公眾人物不勝枚舉。有人因此錯失工作機會,登上品牌“黑名單”;有人從此失去路人緣,在互聯網上遭“人人喊打”;機場跟機、高速追車更令人防不勝防……試問那些自比為明星、運動員“家人”的粉絲們,誰會想要如此不理智的親人?當前,已有不少運動員解散粉絲群,與粉絲劃出安全距離;微博等公共社交平臺也專門開設了投訴飯圈亂象的舉報通道。展望未來,有必要針對典型的“飯圈”亂象制定剛性要求。通過案例通報與公眾呼吁相結合,抓典型、強震懾,引導粉絲理智追星、加強自我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