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網 付云鵬/攝
近期,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謂“行業慣例”為由,在選座這一基本服務中引入加價機制,將靠窗、靠過道或前排等座位鎖定,要求消費者支付額外費用。這一做法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和質疑。1月13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對此發聲:“加價選座”不應成為“行業慣例”。
航班鎖座有其客觀原因,比如,有的考慮飛機配重,有的為照顧特殊旅客需求。消費者也不是不明事理,只要鎖座、選座規則清晰合理,大多數都能理解。但如今,付費座位“擴圍”,前排座位批量“上鎖”、連號座位被隔斷、過道座位莫名加價……這些操作明顯不合理,付費選座的生意經“念歪了”。
一分價錢一分貨,差異化定價對應的是差異化服務。像頭等艙和經濟艙,兩者在定價上有著顯著差異,所提供的服務也大相徑庭,多數乘客都能接受。而經濟艙的服務標準是統一的,乘客在購票時已根據艙位和出行時段支付了費用。若在經濟艙還要為座位另行付費,且沒有享受到額外服務,顯然有失公允。
退一步說,即便航空公司認為“加價選座”是合理的服務拓展,也應在消費者瀏覽航班信息時,就清晰地展示不同座位的具體價格。這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也是保障市場公平交易的關鍵。但現實中,多家航司付費選座規則模糊,既不明確哪些座位需要加價,也不說明加價標準。乘客購票時渾然不知,值機時才發現“隱藏條款”,預算被打亂,心情受影響,對航司的信任也大打折扣。
一張機票,既關乎航空公司的營收,也承載著公共責任。座位分配應遵循公平原則,若“先到先得”變成“價高者得”,損害消費者權益,消費者就會“用腳投票”。中國消費者協會及時發聲,給那些耍歪心思的航空公司敲響了警鐘,也提醒了監管部門。事實證明,只有積極創新服務,并且自覺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企業,才能走得長遠。(中國經濟網 武曉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不能坐視“加價選座”成行業慣例
“加價選座”爭議要靠規則來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