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短視頻侵權影視作品備受詬病。近來,數百名藝人表態聯合抵制短視頻侵權行為。隨后,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中宣部版權管理局負責人表示,要繼續加大對短視頻領域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復制、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行為。
要喚醒“裝睡”的侵權者
短視頻侵權行為愈演愈烈,一方面是成本低、產量大,帶來更多廣告和流量;另一方面,面對短視頻海量信息,監管有所滯后,不少侵權者存在“法不責眾”“天塌了有個兒高的頂著”等僥幸心理。
短視頻侵權現象,不僅侵犯了創作者和相關有經營資質機構的權益,更打擊、蠶食了原創精神,讓文化市場上本就不足的原創精神雪上加霜——多年前,相關部門便透露,國內很多文化藝術作品創造力不夠,90%的作品屬于模仿和復制。如今,這樣的情況仍未徹底改變。
要喚醒“裝睡”的侵權者,需要權威部門的強硬聲音和堅決手段。4月23日,國內超70家影視傳媒機構及500余位藝人發布聯合倡議書,呼吁短視頻平臺推進版權內容合規管理,清理未經授權的內容;4月25日,職能部門表示要加大對短視頻領域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相信這些聲音一旦化為行動,一定會對相關侵權行為形成更多、更大震懾,壓縮一些自媒體野蠻生長的空間。【詳細】
確定合理的使用邊界
版權保護,說到底不是服務于某家機構或者平臺的利益,而是為了維護更加開放包容的創作環境。當然,版權“合理使用”的邊界在哪里,至今仍然存在著較多爭議,比如引用多少原始素材、二次加工融入多少獨創元素才算侵權等。這就需要在實際的市場運轉過程中,各利益相關方去不斷摸索和碰撞。【詳細】
有鑒于此,互聯網平臺對短視頻的合規化治理需要引入新的授權機制。首先,互聯網平臺應通過“最終用戶許可協議”直接獲得所有平臺上網絡用戶的授權,使得該平臺上的短視頻能夠在本平臺范圍內自由傳播,解決了短視頻內部相互授權的交易成本問題。其次,互聯網平臺應向長視頻內容提供者集中支付版稅,為其平臺內部的短視頻二次創作提供合法來源,促使“職業創造內容”的行為完成合法化轉型。最后,互聯網平臺應逐步健全技術措施,在自己平臺上對沒有獲得授權的長視頻使用行為施以技術比對,在合理技術成本內屏蔽侵權行為。【詳細】
目標是為了促進文化繁榮
著作權保護的目標是為了促進文化繁榮,而絕非遏制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長短視頻的侵權之爭也不應僅以經濟利益糾紛為重。多如牛毛的短視頻傳播速度快、時效短,版權監測難度大、成本高,在具體維權過程中也存在維權成本較高、判賠金額相對較低、證據收集難度大、維權周期較長等難題,但是這不能成為漠視短視頻侵權亂象的理由。
健康的網絡視頻版權生態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監管部門應加快制定短視頻的版權監測保護行業標準;相關短視頻平臺也應當對此積極回應,如可以購買影視版權,再通過會員制等方式將版權下放給創作者個人;個人更應提升版權意識和道德責任感,我們共同期待一個干凈清朗的創作空間。【詳細】
微言大義:
@電影瞎扯淡:幾分鐘看電影就是褻瀆電影。
@墨默llmm:短視頻是非常好的推廣和傳播渠道,我現在基本看劇、看綜藝,都是短視頻看到感興趣的了才會去看正片。
@糧多高產:行業規范,企業才能走得長遠。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未經允許,對影視作品等進行“二次創作”,是名副其實的侵權行為,理應受到法律懲處。但是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有的短視頻實際上很好地宣傳了影視作品,也為短視頻平臺帶來流量和利益。所以,對短視頻的“二次創作”,可以各方共同協商,探討合理合法的使用邊界。比如短視頻平臺方擔起主體責任,向版權方付費,向短視頻創作者收取一定的費用,從而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