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評論員梁瑜認為,一些直播把惡俗當有趣,把丑陋當時尚,帶偏了大眾審美,有些甚至已經損害了他人利益,擾亂了公共秩序。娛樂至死,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現在有必要加強管理,營造清朗的網絡直播空間。
三亞市近日發布《2020年元旦春節暨旅游旺季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啟動為期三個月的整治工作。方案特別提出將加強對大東海景區直播現場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騷擾游客路人、對路人進行低俗言語挑逗、與路人進行騷擾類身體接觸以及未經同意強行跟蹤拍攝路人等行為。
不獨三亞,隨著“全民直播”時代的到來,我們能在很多地方,特別是網紅景點看到各種“人類迷惑行為大賞”,或害己,或損人,為了博眼球,為了利益,把惡俗當有趣,把丑陋當時尚。
直播有多火?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3.97億。直播帶來了什么?“口紅一哥”李佳琦的賺錢按分秒計算,他曾15分鐘賣掉15000支口紅。具有同樣帶貨能力的還有薇婭,前不久,馮小剛做客薇婭直播間,《只有蕓知道》的17萬張電影票瞬間售空。直播面前似乎是一條康莊大道,但實際上,頂級網紅就那么幾個,而且非一日之功,越來越多的參賽者倒在了來的路上。
毀掉一個年輕人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誤認為賺錢很容易。于是,有人直播賣藝,有人直播賣色,實在不行,還有賣命。有人直播生孩子,有人拿鐵鍋燉自己,有人吃蟲子中毒,有人在直播攀爬高樓時墜亡……這些行為既無知又無畏,卻引起了全民狂歡。這些“自殘”行為帶偏了大眾審美,有些甚至已經損害了他人利益,擾亂了公共秩序。
比如三亞發文整治的“強行直播沙灘美女”等亂象,便是對公民肖像權、隱私權的粗暴侵犯,涉嫌違法。前不久,深圳地鐵7號線上兩個男子拍攝小視頻,嘴里發出“臥倒”等言語,引起周圍乘客慌亂,所幸沒有發生踩踏事件,但已涉嫌擾亂公共秩序。還有一些土味Lo娘為了漲粉,突然對陌生人尬舞……這些直播行為為了吸金、吸睛,已經侵害了他人的“生活安寧權”。
2019年12月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其中的人格權編草案完善了“隱私”的定義,將“生活安寧權”納入隱私權范疇,并將“隱私”的定義修改為“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保障公民的“生活安寧權”,就要阻斷來自他人的各種騷擾。
此外,為了流量不要下限,只能讓越來越多的人失去甄別美丑、分辨善惡的能力,甚至進入一個審丑時代。誠然,審丑可以滿足部分人的獵奇心理,獲得短暫快感,但長期審丑帶來的,將是越來越難以滿足的獵奇心態,以及對美好事物再也提不起半點興趣。娛樂至死,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隨著5G的成熟,可以預見,直播將越來越普遍。那么,現在就有必要加強管理,營造清朗的網絡直播空間。作為直播平臺,要加強內容審核機制,凈化傳播環境;政府部門,在積極引導的同時,要對屢教不改的不良行為進行強制干預;直播博主,則要加強自律,尊重他人,遵守規則,不越邊界;公眾,也要提高鑒別能力,自覺抵制不良內容。營造和諧的網絡環境,每個人都義不容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評論員 梁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持續火爆的“網紅經濟”還能紅多久?
直播經濟:粉絲打賞不可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