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截至2015年底,我國農村公路里程已達398萬公里,其中危險路段已超過160萬公里,占農村公路總里程40%以上,但部分農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設施嚴重不足,導致特大交通事故時有發生。近十年來,35%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在農村公路。(12月22日新華網)
有人建沒人管,農村公路更像是草率的“一次性工程”
在多數時候“農村公路的狀況”并不是流行的公共話題,其往往游離于主流的輿論視野之外。也正是這種邊緣化的處境,決定了大量的農村公路長期處于有人建沒人管的狀態。相較于城市公路的定期養護與周期性翻新,農村公路似乎更像是草率的“一次性工程”。各式各樣的問題日積月累,最終導致了如今的積重難返。【詳細】
不可否認,一些農村公路環山而建或沿河而建,地理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危險性,但這顯然不是危險路段多的全部理由。在現實中,很多農村公路修好后,相關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嚴重滯后。交通指示標志破損后沒人管、路面標線不清沒人重新刷等問題都已是司空見慣,更為嚴重的是,許多道路嚴重失修,路面遍布坑洼,且多年都沒有得到任何維護,據估算,目前全國約100萬公里農村公路需要大中修。在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背后,是公共交通安全受到的嚴重威脅。【詳細】
為什么許多地方有能力修路卻沒能力維護?
修路需要錢,長期維護一條公路所需的花費也是不菲的。為何許多地方有能力修路卻沒能力維護?大抵上還是某種政績思維在作怪,修多少路更多的是關乎面子,而路維護得好不好則關乎里子,當然,也不排除某些路段在修建之初就沒有注重科學規劃,造成了根源性的安全隱患。【詳細】
農村公路的落后,可以歸因為鄉鎮財政整體性的捉襟見肘。而且,即便在就有限財政收入的支配使用環節,鄉鎮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將資金投向道路的養護。一者,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就鄉鎮的道路養護責任做出“硬約束”,更不用說配套有專門的考核和懲戒機制;再者,作為鄉村道路最直接的使用者群體,農民、小鎮居民們的話語權也相對較弱,沒有敦促養護的機會和能力。那些自生自滅的農村公路,時間長了著實難免會千瘡百孔。【詳細】
實際上,按照交通部此前的規劃,到2020年,全國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養護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從目前來看,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目標不難實現,關鍵是如何保證養護經費落實到位。面對那么多因修而不管成為危險路段的公路,理應建立起追責機制,并強化監督,讓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真正地運作起來。【詳細】
其實,相較于農村公路的硬件損傷,現代交通管理制度缺失同樣值得重視
筆者老家在鄂東某縣。每次回老家,最讓我驚訝的不是誰家又買車了,而是違反交通規則現象的普遍性。在鄉村公路上,超速、超載、酒駕、醉駕很是常見,小孩子在公路上追逐也是常事。而且,不滿16歲的少年騎著摩托車橫沖直撞,也相當普遍。筆者有一位侄子,在初一時就學會了騎摩托車,經常騎摩托車外出。
良好的交通規則意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交通安全設施的不足。除了持續加大對安全的投入,更該培養農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多措并舉,加強農村交通安全的宣傳力度,加強農村交通執法力量。【詳細】
微言大義:
@郭元鵬:由于設施缺乏,由于監管缺位,農村公路上也就出現了一個個“生命的奈何橋”了。
@李成輝:農村交通建設不該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丁恒情: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沒有安全就沒有民生,沒有安全就沒有幸福。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要致富先修路,修了路,沒人管,依然富不起來。農村公路成為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高發地段,警醒我們需要改善農村公路條件,還要建立權責清晰的常態化的養路模式。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