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從湖南衡陽市官方獲悉,在換屆考察的敏感和關鍵時期,該市衡山縣部分領導干部違規聚餐,嚴重違反換屆紀律,目前有11人遭嚴肅查處。(7月24日《京華時報》)
官員吃頓飯也被查處,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人會說“是不是過頭了”。筆者認為,官員因公款吃吃喝喝被查處,一點都不“過頭”,恰恰是嚴格約束官員的必然要求。這還只是剛剛開始。
嚴剎“公款吃喝”是反腐敗的必然要求,也是百姓希望。官員除了因為公干需要公務用餐或接待,并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制度,無可厚非。但是,一旦“公款吃喝”超出公務接待制度范圍,變成了“相互宴請”,行為本身就違背了公務相關制度,屬于一種腐敗,百姓不會滿意,同時,又增加了公務接待開支,增加了行政成本,增加了納稅人的負擔,或者說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浪費,老百姓不會高興,也不會同意,因此,嚴禁官員用公款相互宴請有民意支持,也正當其時。
“公款吃喝”是一種不良官場風氣,它容易形成一種攀比行為。不知從何時起,官場流傳一種說法“只要不揣進腰包,吃點、喝點不算什么”。在這樣的“公款吃喝邏輯支持下”,一度公款吃喝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各地都有“喝死人”的案例發生。為什么?因為吃公款、喝公款不用個人掏錢,有人奉行“不喝白不喝,喝了也白喝”,于是掀起了“公款吃喝”比賽,能不喝死人嗎?“公款吃喝”風盛行,公務費支付大大超標,官員喝得東倒西歪成了常態,于是各種關于“公款吃喝”的段子滿飛,丑化了官員形象,污濁了官場風氣。
“公款吃喝”一個最隱秘的問題,是少數人喝感出了“感情”,喝成了“小圈子”。由于經常在一起喝酒,經常推杯換盞,彼此經常在一起“交流、談心”,甚至在酒席間彼此“吐一些真言”,相互“了解”和“認識”加深,甚至掌握了彼此的一些“秘密”,成了“自己人”“圈內人”,在干部提拔任用時,經常在一起喝酒的人就“抱成團”,在民意測評、選舉的時候就“達成默契”,于是慢慢地就固化成在“圈內”選人用人,扭曲了選人用人規則,污染了選人用人風氣,“帶病提拔”現象時常發生。
官場“公款吃喝”風不剎住,官員慷公款之慨相互宴請,大家你請我、我請你,揮霍公款,“吃喝”成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人充當掮客,邀請老板參加宴席,在官員與老板之間牽線搭橋,使官員有了私下接觸老板、與老板“交朋友”的機會,官員利用權力尋租的機會大大增長,官員被“拉下水”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因此,狠殺“公款吃喝”,也是防止官員被腐蝕的需要,是對官員的保護。
官員頻繁參與“公款吃喝”,不但喝壞了身體,喝壞了胃,還經常半夜不回家,對家人關心嚴重不夠,家庭不和睦,家庭關系緊張,不利于安心工作,同時,家風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又難以帶好一個好的社會風氣。再者,官員沒有時間學習,無法提高自己,反而不斷退步,又怎能干好工作,帶領一方發展?因此,官員頻繁參與“公款吃喝”并不是小事,更不要認為管官員吃管得太嚴,心生抱怨。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