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北涿鹿縣教科局局長郝金倫引進“三疑三探”課堂教學模式。2015年7月15日,縣教科局曾召開2000余學生家長會,郝金倫在會上指出,“三疑三探”將徹底改變一直以來呆板、乏味、低效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2016年7月5日,涿鹿縣當地官方發布消息:充分尊重民意,經研究決定,全面停止“三疑三探”。7月12日,郝金倫辭去縣教育和科技局局長、黨組書記等職務,目前沒有計劃下一步的安排。(7月21日《成都商報》)
教育局長力主改革,經過3年試驗,高考一本上線人數翻番,改革成績就擺在那里,可是局長還是被部分家長以不理性的抵制方式“趕下臺”。同時,當地政府也以“尊重民意”的理由決定全面停止教育改革,致使艱難推行的教育改革中途夭折,令人扼腕嘆息,心理也頓覺五味雜陳,更讓人領教到教育改革之難。
因為缺少頂層設計而一個縣推行的教育改革,很可能被人誤解為充當教育改革的“試驗品”,直接受到家長的質疑,是一個普遍現象,也是可以預料的問題。因為家長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充當教育改革的“小白鼠”,極力反對是不可避免的。這既是家長維護既有利益的需要,也是不希望為打破常規而承擔風險的被迫選擇。
看起來,阻礙教育的力量正是來自千千萬萬的家長。這是一種教育改革困局,亟待破解。但其實問題不在家長那兒。實話實說,家長的顧慮不能說沒有道理。因為教育改革作為一種試驗,沒有現成的模式,不能保證是否成功,而這種風險又要由具體的家庭來承擔,除非家長們愿意接受,并積極支持孩子參加這種改革,沒有人可以強迫家長和孩子。郝金倫推行教育改革沉沙折戟,正是因為家長不愿意承擔改革風險。
事實上,如果郝金倫在推行教育改革之初如果能夠征集到“勇士”,組建特別班級,針對對這些特別的班級和學生進行教育改革,甚至可以吸收“差生”參加,并通過3年或6年改革試驗,使學生的成績發生了巨大變化,參加改革的學生喜獲豐收,大家皆大歡喜,這樣的改革就會使人心悅誠服。
然而,郝金倫推行教育改革,并引進“三疑三探”課堂教學模式時,恰恰缺少這樣的考慮和規劃,就此而言,郝金倫的教育改革失敗,可以說是改革方法的失敗,令人惋惜,這個教訓也值得汲取。
當然,也許不采取行政措施無法征集到“勇士”,無法推行其教育改革措施。但是,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卻又容易遭受到“反對派”的質疑和抵制,這真是一種兩難。這主要是現有的教育模式嚴重固化,尤其是評價學生和選擇人才的機制太僵化,并沒有為教育改革提供制度空間和保障,致使單兵突進行的教育改革難以“突圍”,往往躊躇滿志,結果,卻在輿論的炮轟和質疑聲中鎩羽而歸。
因為家長是很現實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冒風險,也不愿意拿子女的前途博弈,寧愿孩子受苦受累,也要隨大眾和選擇風險最小的教育方式,愿意孩子接受最殘酷的題海戰術。不是家長不心疼孩子,而是家長覺得孩子的前途更重要,不得已而求其次。由此可以說,郝金倫辭職,是“教育改革理想之船”撞上了“現實之礁”,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這是改革者的悲哀,也是飽受應試教育之苦的孩子們的不幸,令人嘆息。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