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怡養愛晚(北京)養老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被媒體曝光,千余名老人上億元養老錢被騙,而這些錢是老人以會員投資的形式交給養老院的,養老機構變著花樣收取“高額押金”,導致養老押金做不到專款專用等一系列問題。
網民表示,“高額押金”成為行業潛規則,這反映出民辦養老產業的不成熟和急功近利,相關部門亟須加強監管力度,對民辦養老機構押金收取要有明確的行業規范,以防止養老錢被肆意鯨吞。
變著法子騙養老錢
網民“呂海峰”表示,如今許多養老機構通常會打著“醫療保證金”“應急保證金”等名義,向入住的老年人收取高額“押金”。然而,大部分養老院并沒有將養老押金專款專用,而是拿去投資賺錢。
網民“戴先任”表示,被養老機構拿去用于其他用途的“養老院押金”,一旦出現資金鏈條斷裂,就會面臨諸多風險。更令人擔心的是,現在也罕有養老機構,因挪用押金被要求承擔責任和受到相應處罰。
有網民表示,高額押金的背后,許多可能涉及霸王合同甚至欺詐,每個養老院動輒千萬乃至上億的押金,集合起來是個龐大的資金規模,實際上已涉嫌欺詐或非法集資。按理說,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金融監管,都該有所警惕。但對于民辦養老機構中的高額押金潛規則,監管層面鮮有動作。
另外,網民認為,高額押金成為行業潛規則,這反映出民辦養老產業的不成熟和急功近利。在規范押金的同時,也要正視高額押金背后民辦養老機構的贏利沖動。
監管盲區待亡羊補牢
網民表示,目前國家對押金收取問題沒有明文規定,押金的用途也處于監管“盲區”,因此亟待政府加強監督管理。如對養老機構押金部分,要求必須做到專款專用等,對違反法律法規的養老機構應嚴懲不貸,不能讓某些養老院成為讓老人傾家蕩產的“欺老院”。
網民“jickyd”建議,民辦養老機構押金該不該收,怎么收,這些都應有清晰的行業規范。比如,如果是涉及老人突發醫療費用,或者防止欠費,這些押金或可收取,但應當有一個清晰的行業標準。
網民“柳柳烈烈”建議,可以由政府的民政部門加強對民辦養老機構的資金監管,尤其是押金部分,做到專款專用,確實用于醫療、應急等用途,不能用來盈利投資,也可在第三方銀行開取聯名賬戶,對押金部分進行資金監管,防止老人們的權益受到侵害、利益受到損失。
(記者 李會平 整理)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