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文門菜市場重張的消息引發不小關注。原址回歸的老市場,將沿用過去“開柜式”經營模式,在保留老崇菜特色的同時,引入新的時尚潮牌,為消費者帶來不同的買菜體驗。
菜市場是一座城市煙火氣最濃郁的地方。誕生于1976年的崇文門菜市場,一直是老北京心中一抹獨特的記憶。在物質不甚豐富的年代,逛崇菜是很多市民最愉悅的事。南方空運來的新鮮果蔬,現做的電烤串、豬肉餡,搶手“尖貨”應有盡有。除了琳瑯滿目的好貨,“真在質量,誠在服務”的經營理念也讓人倍感溫暖。一晃多年,老崇菜又要回來了,自然讓許多市民心懷期待。
放眼望去,這些年,許多老菜市人氣井噴,乃至帶火了“Market Walk”這一旅游賽道。“反常”現象促人深思:在精品商超沖擊下,一度淡出視野的菜市場,何以重獲青睞?治愈感和煙火氣,是許多人提到的關鍵詞。正如汪曾祺先生每到一地,最愛逛菜市場,為的就是那份煙火溫度、那份“生之樂趣”。浸染于都市快節奏中的現代人,重新擁抱菜市場,亦是在尋找生活的本味。
這些年,伴隨城市更新步伐,許多傳統菜市場陸續升級。一些通過更新環境設備,搖身一變為明亮整潔的“社區廚房”;一些引入咖啡等新業態,化身當代人的“心靈解壓艙”;還有的將設計、繪畫等元素融入菜市場,帶來生活與藝術的奇妙碰撞……有顏、有趣、有玩頭,這些“新型集市”契合了當代人的情感需求,打開了新的消費空間,“逆襲”也是意料之中。
老市場重聚煙火氣,為更多老字號轉型提供了生動樣本。解剖這些“麻雀”,一大共通秘訣就是拋棄單一模式,打造綜合性商業空間。必須看到,今天大眾消費早已超越簡單“買買買”的概念,更多是一種集服務、審美、文化于一體的綜合體驗,如何激發消費者的“打卡”興趣相當關鍵。在時代更迭中,很多商業場所失去了往日光彩,面臨轉型課題。從上述思路出發,挖掘自身的歷史底蘊,平衡好情懷與創新,拿出差異化升級方案,一定有機會在新消費潮流中出圈。
有報告顯示,當前消費市場呈現出理性消費與個性消費并存的趨勢,需要更準確地把握新脈動,找到新的打開方式。大小市場找準特色,豐富體驗,也會成為新的時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