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11月29日,故宮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故宮博物院決定在原有6歲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兒童,以及每周二統一預約的中小學生免費的基礎上,試行所有開放日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李冬陽/攝
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體現了社會效益
如今,博物館成為人們美好生活選項,逛博物館成為一種潮流,走進博物館的人越來越多。作為博物館界的“頂流”,故宮博物院多年來人氣居高不下,成為被追捧的對象,每逢節假日更是“一票難求”。一系列影視、文創作品跨界嘗試,故宮不斷創新 “讓文物活起來”。隨著“故宮熱”的持續,這一傳統文化圣地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新地標,成為傳統文化走進百姓生活的鮮活案例!詳細】
近些年,國家大力推進博物館、紀念館免費向社會開放。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正式登記注冊的5354家博物館中,實際已經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數量為4743家,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88.5%。包括故宮在內的“文物建筑及遺址類博物館”,屬于暫不能完全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即便如此,國家仍然鼓勵其實行低票價政策,對未成年人、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等社會群體實行免費或優惠參觀。故宮率先對未成年人免票,舍棄一部分經濟效益,再次釋放注重社會效益的善意!詳細】
“免費”打破了傳統文化“高”門檻
當然,故宮此舉的意義絕不局限于落實要求,更多是對社會責任的積極履行。在一座城市中,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肩負著傳承文化、培育審美之責。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夯實民族文化自信,尤須從孩子抓起,博物館有義務想方設法拉近與未成年人的距離,引導他們開闊眼界,在品讀精品、感懷歷史中滋養精神。近些年,故宮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在斑駁石階上憑欄駐足逗趣“御貓”,在紅墻碧瓦下看云聽雪拍一組“國風大片”,一度成為“學生黨”中的時尚。事實證明,年輕人追逐潮流,但同樣向往經典,降低門檻、激發興趣,越來越多年輕人將成為傳統文化忠實的擁躉!詳細】
故宮對少年人“開門”,是讓少年人走進去的第一步。600年的紫禁城,不是一次走馬觀花的逛園子能看完的,“免費”打破了門檻,讓少年人能更多更好的感受故宮,感受歷史。變“約一局游戲”為“逛一次故宮”,遠離手機、網絡和游戲,避開盲從、偏激和垃圾信息,在歷史中真正去感受,去思考。以史明智,以史正身,少年智則國智,讓少年人從歷史中學會敬畏歷史、珍愛生命、主動思考、相信科學。
同時,除了用免費打破門檻,讓少年人對歷史文化有興趣更重要,這需要相關部門更多的研究和利用。對此,故宮曾發展出多項緊跟時代潮流的文創產品,以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和興趣,也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喜愛。但除此之外,故宮及博物館還應開創更多的教育服務,可與學校等教育部門結合,利用網絡平臺等,開發創新出對青少年更方便、更系統化、更有趣多樣的附合青少年特點的服務項目。真正讓青少年熱愛歷史,走進歷史!詳細】
樂見更多博物館借青少年“出圈”
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故宮開了個好頭,也樹立了新的標桿。以此為新起點,樂見更多博物館不斷降低門檻、加大優惠力度,讓“未成年人免費參觀博物館”蔚然成風。當更多未成年人可以常常走進博物館,感受文物之美、歷史之美,讓文化的種子在心田植根生長,這無疑是孩子之幸、教育之利、社會之福。不只是博物館,我們期待更多地方、更多行業、更多領域能夠向未成年人打開大門,共同攜手為未成年人打造更友善的社會空間!詳細】
談文化繼承必注重“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惫蕦m在未成年人免費的基礎上,或許可以面向青少年網絡圈群,開辟活動專區。吸引華服圈、盔甲圈、詩詞圈等等圈子的青少年朋友走進故宮,依托故宮文化環境,創作具有新時代特征以及青少年朝氣同人文創產品。經由青少年之手“出圈”,傳遍大江南北。
當然,免費開放并不是改一改收費規則那么簡單。大批量人員涌入,管理成本提高的同時,也帶來更復雜的文保壓力。用網上的話說,擴展到全未成年人人群體免費,需承擔起“熊孩子”破壞的風險。面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故宮博物院可以說走出了值得贊賞的一步。【詳細】
(以上綜合北京日報、廣州日報、北京晚報、東方網、紅網)
微言大義:
@月平非 :這必須點個贊!
@追夢人:想去故宮了,羨慕住在北京的小朋友。
@亙年心動:我正想去,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有點失落。
@簡約格格:這個政策好,少年智則國智。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當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在主動走進博物館、走近傳統文化。而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故宮近年來一直在努力“破圈”、降低“門檻”。此次故宮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的嘗試恰逢其時,讓大家看到了博物館界“頂流”的魄力,而這也是故宮敏銳捕捉時代脈動的具體體現。當然,借青少年“出圈”容易,為未成年人打造優質的文化環境卻并非易事,尤其是免費之后如何應對文物保護壓力的增加,以及如何更好地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是故宮下一步可能面臨的難題。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