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梁瑜認為,養生、女德、星座、心靈……一個個道貌岸然,看似都在普渡眾生,但實際上,心里全是生意,洗腦斂財的本質一以貫之。法治社會里,“心靈培訓”并非法外之地。頑疾再難根除,也必須根除。
死灰又復燃了!“跟著‘導師’能連接宇宙‘能量’,家庭、事業會一帆風順”,“不吃藥、不打針,病就能治好”……近日,這些神乎其神的宣傳,頻頻出現在“心靈成長”培訓班上。若往前推五年,它也可以叫“創造豐盛”,吸收會員逾萬名,有人被騙上千萬元。而他們都奉若神明的“導師”——張馨月,早已移居海外。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些年,此類培訓班,媒體曝光了不少,可它們卻總是換了名字,改了面目,又卷土重來。養生、女德、星座、心靈……一個個道貌岸然,看似都在普渡眾生,但實際上,心里全是生意,洗腦斂財的本質一以貫之。它們的“門檻費”從數萬元到數百萬元不等,一階覺醒,二階領袖,三階使命,似乎交錢越多,人生就越輝煌,實則是一種“精神傳銷”。
據報道,參加心靈培訓的多是一些企業管理者和白領,僅僅幾天的課程就能讓他們大幅改變,并再去發展新學員。按理說,這些人屬于精英人群,應該對偽科學有一定的辨析能力,可為什么還會深陷其中呢?
主要是騙子找點找得準。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精英人群在光鮮背后,往往面臨更多的焦慮、失眠等心理問題。消煩解憂,是每個人都有的需求。但尋常的解決之道,是水滴石穿式的。想實現財富自由,就去規劃自己的創富之路,不斷試錯,百折不撓;想成為頂級專家,就要遵循“1萬個鐘頭定律”,踏踏實實去努力。但總有人在面臨瓶頸時,渴望尋求外力賦能,從而走上捷徑,更快實現突破,取得更大的成功。于是,騙子便乘虛而入,給予所謂的愛和鼓勵,讓受訓者放下心理防備,繼而畫出“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大餅,誘使人們付出高昂學費。
此外,這些培訓多在集體密閉的場合里進行,會產生一種“烏合之眾”的心理效應。即個體獨處時,容易保持理性,但處于比較狂熱的集體中時,則會產生從眾心理,表現出盲目、沖動等特點。電影《浪潮》就清晰地呈現了個體如何被集體所異化的過程。短短三天,班里的學生便對自己的組織高度認同,亢奮而激進,并排斥異己者。可以說,心靈培訓班深諳此道,它們打著“心靈培訓”“領導力培訓”“靈修”等旗號,采取心理暗示、催眠洗腦等精神控制手段,營造出一個個虛幻的美麗新世界,讓學員逐漸對培訓小圈子產生依賴,最終在集體的壓力中淪陷。
這類培訓班坑民久矣,強化治理已時不我待。但是它們又比較隱蔽,一般培訓的過程和內容都高度保密,學員被要求承諾絕不向外人透露學習內容。因此,公眾很難了解其內部的真實情形,對其是否存在違規違法行為難以掌握,這給監管帶來了難度。
法治社會里,“心靈培訓”并非法外之地。頑疾再難根除,也必須根除。一方面,公眾要提升科學素養,增強識別洗腦斂財術的能力,別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因為這很可能是“陷阱”,就算需要心理輔導,也要找正規機構。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持之以恒地對此類培訓依法嚴厲打擊,同時注意創新監管方式,多渠道治理,發現一個嚴懲一個,以儆效尤。(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徹底鏟除詐騙式培訓賴以生存的土壤
過度包裝的“心靈課程”,是高質量還是“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