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聶洋認為,從商人成長為企業家,關鍵還要看有沒有家國情懷。企業家的“家”,代表的是家國情懷、大格局的視野,而不僅是在商場中對財富和資本的追求。企業家要多做有大格局、大情懷的事情,干出一翻大事業,這樣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
擺脫貧困落后,實現共同富裕,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回首百年歷程,我們黨一直把共同富裕作為重要目標來追求,把共同富裕作為實踐要求來推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始終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為新發展階段推動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立足新發展階段,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指出,“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并強調要“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這一重大戰略部署,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初次分配追求效率,再分配強調公平,三次分配的目標指向是社會共同富裕。對于國家來講,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提供公平高效、服務周到的政務服務。對于企業來說,要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通過重大科技攻關,把產業項目做大做強,也可以通過投資興業在平衡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機會差距方面作出積極貢獻。另外,企業還要在社會財富三次分配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也就是先富要幫助后富,助力整個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社會整體實現共同富裕后,社會治理結構穩定,國民消費能力和需求能力增強,又會反過來助推企業的成長壯大,形成良性循環。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因此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應當看到,政府調節經濟的手段是多樣化的。在收入分配領域,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稅收、財政轉移支付、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也可以采取規范企業行為和鼓勵引導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來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企業不能只是在商言商。從商人成長為企業家,關鍵還要看有沒有家國情懷。企業家的“家”,代表的是家國情懷、大格局的視野,而不僅是在商場中對財富和資本的追求。企業家要多做有大格局、大情懷的事情,干出一翻大事業,這樣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為此,企業家要致力于怎么把“蛋糕”做大、做好,敢于承擔“卡脖子”技術攻關,敢于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角逐,積極創業創新,做大做強民族企業和民族產業。這樣,大家都能分到更多更好的“蛋糕”,企業也能得到持續的支持和穩定的發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國民經濟學博士研究生、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聶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期待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
先富幫后富 三次分配傳遞向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