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如今,我國的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線上課程成為大學生學習任務的一部分,一些課程甚至要求全部在線上完成。與此同時,“付費刷課”產業鏈也隨之產生。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付費刷課”已成為一些大學生群體中公開的秘密。“便宜高效”、“X元一門”的朋友圈小廣告讓不少大學生嘗到了“不學而過”的甜頭,也讓很多勤奮誠實的大學生對在線課程產生質疑。
網課不能成為“刷學分”捷徑
近年來,我國的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線上課程成為大學生們常見的學習形式,一些課程甚至全部要求在線上完成。尤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絡課程平臺更是成為居家學習常態,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線上課程火爆的背后,不乏“付費刷課”現象。流傳在朋友圈與QQ群中的“人工刷課”“5元一門”“不學而過”……讓不少線上課程淪為形式。【詳細】
“付費刷課”的亂象揭示了網絡課程教育的另一方面。比如突破學習的時空限制,意味著老師很難監督學生的課堂表現,對學生的自主性要求更高。而一旦這種“教”與“學”之間的監督管理不對稱,就會引起更多問題。報道提到,一些堅持自己完成網絡課程的同學,最后發現不僅耗費了很多時間,而且最終成績還不如“付費刷課”成績高;一些學校對慕課選修管理不嚴,相當一部分學生將其作為“刷學分”捷徑。即便一些學校通過后臺數據加強了監督,也很難完全防止刷課機構衍生出新對策。【詳細】
學校考核不能只看重“數據”
面對“付費刷課”亂象,板子不能只打在學生身上。大學網課教學管理存在的現實問題,同樣值得深刻反思。一些網課含金量不足,對于學生缺乏吸引力。有調查顯示,45%的學生選取慕課學習是因學校的強制性要求,因為提高專業技能和個人學習興趣的,僅僅占36.88%和25.63%;另外,有62.5%的學生認為學習效率一般。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學生覺得與其將時間精力耗費在網課上,不如花錢請人代為刷課,自己還可以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還有的網課教學管理不夠科學,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許多高校的網課學分,只是依據完成進度,選修的慕課越多,所獲得的學分就越多。對于不少學生來說,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網課學習,到頭來分數還沒有付費刷課的同學高。這難免會促使更多學生放棄自主學習的年頭,加入到付費刷課的隊伍中來。【詳細】
形式主義的表現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線上課程形式主義泛濫,同樣需要深挖根源。綜合各方信息,除學風不正的內在原因,也有“迫不得已”的外在因素;除了學生自律不嚴的問題,學校網課占比安排不科學、老師教學管理不負責任,也是重要原因。正如專家建議,學校考核應當從唯“數據”轉變為學生知識內容的掌握,不拿第三方的數據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在網課課程設置上為學生適當“減負”。【詳細】
不能讓學生為了學分丟了學風
此事也提醒一些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慕課選修課的學習管理,不能過度迷戀慕課這種教學方式。表面上看,這種教學方式節省了教育投入,方便了學生,似乎十分高效。問題在于,慕課作為一種大型開放式課程,是建立在選課人的興趣和自主性基礎上的,只有一個人對學習有強烈需求和熱情時,才能積極認真地完成課程。而一旦將其作為高校教學任務的一部分,即便是選修課,也因為學分要求沾染了強制色彩,難免被一些學生“鉆空子”。【詳細】
新冠疫情暴發后,線上課程正在成為推動高等教育變革的重要引擎。但線上課程永遠不能替代線下課程,即便是推進線上課程,也要管好用好,不能淪為學生花錢買學分的工具。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和老師,尤其需要認真對待,合理安排線上課程比重、細化優化線上考核細則、精心錄制精品課程,讓學生愿意學、有收獲,不為學分而刷課,不為學分丟了學風。【詳細】
微言大義:
@宅家的大橘:沒有上課卻能得高分,這說明課程的考核機制有問題,這樣的網課設置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茶色文章:別人“付費刷課”高分考過,我不要做自己上課的“傻子”。
@未辭Acekiline:學進去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愛音樂非常愛音樂的人:快管管網課吧,現在學校已經可以正常上課了,就不要再上網課了。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付費請人代為刷課成為常態,認真對待課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卻成了“例外”,甚至被當作一種自我要求的“高標準”,這并非什么好信號。長此以往,大學生學業被荒廢,網上海量課程被浪費,學校學風被帶歪,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前途,更是教育的未來。網課管理必須提上日程,課程安排要科學,課程考核更要嚴格,以避免學生投機取巧。規范學生學習習慣,首先就要從規范課程設置開始。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