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付費刷課”突然成為了網絡熱詞,“便宜高效”“X元一門”的朋友圈小廣告讓不少大學生嘗到了“不學而過”的“甜頭”,更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在線課程產生了質疑。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教育科學部收到了一份來自在校大學生的來信,信中談到了大學生目睹的刷課亂象,“刷”與“不刷”之間的矛盾……(8月16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我國的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線上課程成為大學生們常見的學習形式,一些課程甚至全部要求在線上完成。尤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絡課程平臺更是成為居家學習常態,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線上課程火爆的背后,不乏“付費刷課”現象。流傳在朋友圈與QQ群中的“人工刷課”“5元一門”“不學而過”……讓不少線上課程淪為形式。
對此,有評論指出,一些學生通過刷課蒙混過關,不僅荒廢學業,還會嚴重助長投機取巧的思想。不過,面對“付費刷課”亂象,板子不能只打在學生身上。大學網課教學管理存在的現實問題,同樣值得深刻反思。
其一,一些高效網課過多過濫,催生學生的應付心理。正如有高校負責人坦言,目前高校布置網課學習往往一擁而上,包括體育、音樂一些適宜線下學習的課程也紛紛轉為線上教學,直接導致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至于有的學生不得不上課時拿著兩部手機同時刷網課,為完成學時疲于奔命。
與此同時,一些網課含金量不足,對于學生缺乏吸引力。有調查顯示,45%的學生選取慕課學習是因學校的強制性要求,因為提高專業技能和個人學習興趣的,僅僅占36.88%和25.63%;另外,有62.5%的學生認為學習效率一般。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學生覺得與其將時間精力耗費在網課上,不如花錢請人代為刷課,自己還可以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其二,網課教學管理不夠科學,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許多高校的網課學分,只是依據完成進度,選修的慕課越多,所獲得的學分就越多。對于不少學生來說,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網課學習,到頭來分數還沒有付費刷課的同學高。這難免會促使更多學生放棄自主學習的年頭,加入到付費刷課的隊伍中來。
目前,“付費刷課”現象已經引起高校的重視。一些學校紛紛與網課平臺合作,通過刷臉、答題等技術手段防范大學生刷課,利用大數據嚴查有刷課行為的學生。不過,除了技術防范外,更重要的是改進網課教學管理,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要精簡優質課程,提高網課的含金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另一方面,調整考核機制,不以刷課多少論英雄,而以學生實際掌握情況評優劣。只有讓廣大學生真正愛上網課,能夠學有所獲,才能徹底鏟除滋生“付費刷課”的現實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