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休閑農業、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一系列鄉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實施,鄉村旅游市場持續升溫。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32.99億人次,通過鄉村旅游實現脫貧人數占脫貧總人數的17.5%,鄉村旅游已成為我國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貧困人口脫貧的主戰場和中堅力量。
實際上,鄉村旅游產業的迅速崛起,只是其對經濟增長貢獻嶄露頭角的一部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村廣闊天地蘊含的潛力還遠未釋放。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將進一步鼓勵有效投資,促進區域及城鄉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不斷挖掘內需潛力。
在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現實背景下,挖掘經濟增長的潛力,打好鄉村振興這張“內需牌”正逢其時,且大有可為。日前公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
從擴大有效投資的角度看,當前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在貧困地區,交通路網、水利設施、公共服務、環保工程、安全住房等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投資聚焦的短板環節。今年以來,中央和各地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相繼出臺了一攬子意見措施,“政策高地”的初步構建,使鄉村必將成為投資洼地,農村基礎設施的提質升級已成為拉動有效投資的重要動力。
從挖掘消費潛力的角度看,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優質農產品和農村服務業供給日漸豐富,鄉村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正在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優勢,農村地區不再是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閉塞之地,正逐步成為城市人群向往的消費目的地。與此同時,隨著農村產業興起,農民收入增加,脫貧進程加快,廣大農民也成為改變消費結構的重要增量,網購、汽車、樓房等城市消費元素早已突破城鄉界限,進入農村尋常百姓家。在擴大消費內需層面,農村既是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輸出地,也是消費品潛力巨大的流入地。
從帶動就業的能力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哪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對勞動力的需求。特別是近年來家庭作坊、鄉村車間、專業合作社、農村電商等農業經濟模式的興起,不僅實現了鄉村經濟多元化,還提供了愈來愈多的就業崗位。在吸納農村當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流向農村。事實證明,農村產業越興旺,對人才的需求就越旺盛,提供的就業創業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可以預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鄉村獨特價值和多元功能不斷被發掘和拓展,昔日的“三農短板”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股強勁增長動力。(作者:陳發明)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