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6月22日報道,近年來,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分享經濟企業獲得了巨大成功。由于發展前景看好,近幾年分享經濟領域獲得風險投資的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多位專家指出,當前分享經濟的發展仍面臨政策供給、商業模式、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制約和挑戰,其中政策機制短板尤為突出。由于相關監管制度和措施的滯后,分享經濟的過度創新和偽創新也給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分享是人類的天性。和親戚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體驗、物品,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人類有分享的需求。只不過由于信息不對稱,出于個體的自我保護意識,分享很難跨越情感的界限。一旦技術條件具備,分享必然與情感分離,走向更大的范圍。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新興的共享經濟產業就是互聯網技術減少信息不對稱后的必然產物。
然而,當分享從朋友圈走向陌生人、從情感維系走向市場交易時,卻遇到了麻煩。分享的愉悅碰到了謹慎的“算計”,愉悅打了折扣。不過這并不能阻止分享遠行的步伐。陌生人利用市場機制分享物品,不僅提高了物品利用率,也創造了就業,更方便了民生。
任何一個產業興起之初,都會遭到非議。不是它不好,而是挑戰了既有利益格局。分享經濟自然也不例外。網約車不僅直接動了出租車行業的奶酪,共享汽車更間接削減了汽車銷售量。共享單車興起,對網約車和出租車的營業額會有所影響,當然也會影響到城市公共交通和汽車行業。而社會上無論對網約車的指責還是對共享單車的抵觸,其實很多時候還是基于利益的考量。目前,對分享經濟各種具體產業形式的非議,都不足以成為杜絕相關產業發展的充足理由。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產業盡善盡美,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它在整體上增進了民生福祉,就應當容納它、鼓勵它、改進它,從而更好地利用它。不能因為有人乘坐網約車受到侵害,就認定網約車是危險的;也不能因為擔心共享單車造成信息泄露,就阻止共享單車發展。無論市場主體還是市場監管者,都應從建設性的角度去積極探索監管辦法。對于分享經濟而言,相較于其它監管,信息監管尤為重要。
分享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對信息不對稱的削減。因此,信息監管是分享經濟監管的“牛鼻子”。對于監管者而言,要抓住“信息”這個關鍵詞,做好信息收集、匯總、分類、保存和動態管理。應該公開的一定要公開,可以共享的就要共享,需要保護的必須嚴格保護。促進分享經濟更健康發展,要抓好信息監管,以信息監管推進整個行業的監管。(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