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侮辱……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突然多了起來。就在上個月,山西運城絳縣,一位名叫張超凡的15歲少年在網吧被6名同學毆打長達4小時后死亡。
也許是有賴于網絡的飛速發展,類似的校園欺凌事件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野,敲擊著大眾的內心,5月9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學校針對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這是首次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進行治理。
對于校園欺凌事件,第一道關口應該由老師守衛,決不能置身事外。比如法治周末記者在采訪留學生凌瀟瀟時,當事人有這樣的講述——小學時,在被同學用凳子砸、被關進廁所、被辱罵之后,凌瀟瀟找到老師訴說了自己的遭遇,但老師以一句“一個巴掌拍不響”而了事。這句話貌似有理,但是,針對現在的校園欺凌事件,并不適用,因為在很多類似事件中,不少同學抱團兒欺負一個相對弱小的同學,并無道理可言。更關鍵的是,抱團者中,即使有部分不愿意參與,但是為了和大多數人站隊,也往往助紂為虐,甚至主動欺負弱小以表示立場,如此情形之下,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的結論就太過敷衍。
當然,最終還是需要立法制止校園欺凌,多起校園欺凌事件手段殘忍,性質惡劣,不僅僅影響校園的正常生活,更令被虐待者承受嚴重心理陰影,影響一生。我們有必要參照西方國家制定嚴苛法律,以此應對愈演愈烈的校園欺凌,就像前不久,美國對中國留學生欺辱同學案件的判決,如此懲戒力度才是對有暴力傾向學生的最有力的警鐘,否則,僅僅一句輕描淡寫的“下次不許”,無濟于事。
(清華大學品牌營銷專家)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