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奧運冠軍全紅嬋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宴后,因在宴會結束時打包剩余食物而引起了廣泛關注與熱議,她被人稱為“國宴打包第一人”。而某些網友卻認為,在國宴打包剩菜,會不會有點失臉面,甚至有人直言“太丟人了”。
這部分網友認為,全紅嬋這一行為不符合社交禮儀,國宴是一個正式的社交場合,打包剩菜的行為顯得“不入流”,不符合一個公眾人物應有的形象。另一部分網友則對全紅嬋的行為表示支持,認為這體現了珍惜糧食的好品質。一位網友評論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全紅嬋的舉動恰恰是在傳遞節約的理念,值得大家學習。
勤儉節約應成為時代風尚。中華文明作為農耕文明的代表,珍惜糧食的觀念早已刻入人民的骨血之中,也成為每一個中國家庭的教育自覺。“面子不能當飯吃”早已融入社會文化之中,可依舊有人“執迷不悟”。
在人民物質生活豐足的今日,有少數人為擺闊炫富,大搞鋪張浪費,造成大量資源與食物的浪費,這是極其可恥的行為。全紅嬋作為奧運冠軍,面對豐盛的佳肴,她選擇打包,實際上是在以自己的行動倡導勤儉節約的價值觀。她的舉動無疑讓人看到了一種樸實無華的生活態度。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公開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20億人,可當前全球仍有7.33億人面臨饑餓。這樣的現實讓全紅嬋的行為顯得愈加具有意義。所以說,無論是在家庭聚餐還是在正式場合中,珍惜糧食、反對浪費都是我們應當秉持的價值觀,是無比光榮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