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毛錢就能買到你的電話、詳細住址以及單位地址。這一切就在你享受快遞便利的同時,個人隱私就像物品一樣被擺上了貨架讓人挑選。這是目前快遞行業存在的現實亂象。據媒體報道,倒賣快遞單信息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灰色產業”。多家快遞公司的大量快遞單信息正在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每條低至4角到1元。
網民建議,消除快遞信息倒賣產業鏈,除了相關企業的道歉與自查外,更需要公共機構日常化的嚴格規范與監管,以剛性制度堵住信息倒賣的黑洞。
倒賣信息成潛規則
有數據統計,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網民被泄露的個人信息涵蓋范圍非常廣泛,其中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被泄露過,包括網民的姓名、學歷、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
隨著網購的流行,快遞單信息銷售逐漸成為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又一重要渠道。倒賣快遞單已成為很多快遞公司自上而下的普遍“行規”。
一位自稱“不是快遞哥”的網友表示,客戶信息流失由來已久,販賣客戶信息各家情況不一,有的是快遞員自主行為,有的是公司默許甚至參與。隨著近期對于快遞信息泄露監管越來越嚴格,也就出現了通過拍照等方式倒賣快遞信息的形式。一直以來,成功交易后快遞單該如何處理一直都是個難題,集中銷毀是一條主要途徑。有的公司圖省事也圖“錢”,將回收回來的快遞單子集中到一起論斤賣給中介……
消除監管盲區
網民“王主任”認為,以目前的技術手段,快遞行業保證實名制的個人信息安全,還存在一定缺陷。打擊快遞信息倒賣的現狀,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網購平臺要嚴管“刷鉆”或濫招代理的行為,從源頭上杜絕;另一方面,快遞行業內部應該建立規范的行業標準,加大對倒賣快遞單行為的監管力度。
網民“李妍”表示,在信息數據能夠迅速變現的時代,要堵住信息販賣的利益缺口,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除了相關企業的道歉與自查外,更需要公共機構日常化的嚴格規范與監管,消除監管盲區,加強公民隱私權利制度化保障,以剛性制度堵住信息倒賣的黑洞。
(記者 明航 整理)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