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警方破獲一個非法倒賣進京落戶指標的團伙案,三年間該團伙共為80余名外地應屆畢業生辦理了進京戶口,非法牟利300余萬元,進京指標最高被標至30多萬元。
倒賣北京戶口,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既然是政策性分配下的產物,“指標”就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北京高校非京籍畢業生14.5萬人,而留京指標只有1萬人。今年的留京指標數則與去年基本持平。
“物以稀為貴”。一個進京指標標價30萬元甚至之前網傳的72萬元,仍舊有人“眾里尋他千百度”。一張薄薄的北京戶口頁,其附加值卻不薄。醫保、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子女教育、購房購車等生活實際問題,還有首都情結、“北京人”的身份認同及所連帶的安全感等,戶口成了寶貴的資源。倒賣戶口的一方為了盡力爭取優質資源和發展機會,另一方為了變現手中的權力而獲利,各取所需下的一拍即合,再加之進京指標分配信息的不公開、監督難度大、查處力度不強,“成全”了倒賣北京戶口市場的畸形繁榮。雖然查辦打擊相關團伙的執法行動一直在進行,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塊“皮膚癬”寄生在真菌感染的發炎皮膚上,屢屢不得根治。不改變現有的戶籍制度及其背后的資源分配體系,不加速相關信息的披露,這塊“癬”估計還得讓人瘙癢一段時間。
保障遷徙自由,并鼓勵人才流動到最能產生價值和效益的地方去,這是人口調控的題中應有之義。引導人才合理均衡流動,就要構建公平的用人環境和健全的用人制度;要保證人才物盡其用,就要打破“要用人的招不到,招到人的用不上”的惡性循環,各行業各單位間科學合理分配人力資源;要保護政策公信力,就要進一步推動戶籍制度改革。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各地建立完善積分制、建立公開透明的落戶通道,北京有望今年落實。積分落戶新制度實行后,倒賣戶口的可能會改行倒賣“分”,但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戶籍改革的深入,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完善將創新人口管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城鎮化建設要求相適應。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