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無國界”20日公布了該組織攢的“2016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其中中國被排到倒數第5,越南被排到倒數第6。“記者無國界”在說明中批評了包括韓國、日本在內的諸多亞洲國家(韓日的排名分別下滑了10名和11名),但矛頭的重點指向了中國。
“記者無國界”由法國記者梅納爾于1985年創立,總部在巴黎,號稱在世界上15個國家有辦事機構。這一世界性組織架構后被指有些虛張聲勢。有了解該組織的人說,它的實際積極分子大約有二十幾人。
法國作家馬克西姆·維瓦斯著有一本書,名為《人所不知的記者無國界組織》,在媒體界較有影響。該書列出了這家所謂獨立組織接受美國中情局資助的詳細清單。在西方查閱“記者無國界”的資料,美國民主基金會和一些國家的政府也是該組織的資助者。
維瓦斯曾這樣批評“記者無國界”,稱它是一架有著金色螺旋槳的笨重飛機,飛不高,但噪音巨大。“它向拒絕臣服的小國投擲重磅炸彈,向自由主義的大佬拋出誘餌。通過變幻無窮的招數,駕駛員吸引了善良人們的注意和金錢。”
梅納爾等推崇的“新聞自由”是西方政治結構的一部分,是西方社會發展經幾百年磨合而沉淀的一種內在規則。不能不說,它與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完全不在一個歷史邏輯里,它看上去漂亮,但放在不同的地方往往產生差異巨大的效果。
在“記者無國界”的上述排行榜中,我們選出韓國(70名)和新加坡(154名),作為分析西式新聞自由的坐標。
緊挨韓國的69名是香港,它們之前有包括海地在內大量貧窮的拉美國家,有至今動蕩、未擺脫戰爭陰影和民族仇恨的波黑等前南斯拉夫國家,此外還有多個貧富懸殊、落后的非洲國家。其中不少國家和地區是冷戰后這二十幾年引入西式新聞自由的,它們為此承受了經濟社會發展難以適應的額外復雜性,而且至今沒能玩轉在西方看似很平常的那一套。
再看新加坡之前,令人唏噓的國家就更多了,阿富汗、乍得、黎巴嫩、利比里亞都在這當中,它們也都在146名的馬來西亞之前。
在中國(176名)和越南(175名)之前,全球公認的“失敗國家”就多了去了。伊拉克、利比亞、索馬里都在這當中了。不知道有哪個特別期望新聞自由的中國人和越南人愿意移民到那些國家去。
當然,排最前面的是芬蘭、荷蘭、挪威、丹麥等西北歐小國,西方國家總體上排在榜單前列。然而榜單給人一個總印象是,西方極力帶動發展中國家往它們的意識形態圈子里走,但跟得緊不緊與那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面貌沒多大聯系,其中相反的關聯性比比皆是,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
新聞的建設性很可能比西方所說的“新聞自由”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更為重要。這里所說的建設性既包括言論自由、輿論監督,也包括對這一切的理解必須與不同國家的政治及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相契合。新聞的目的或許不是彰顯自己的絕對自由權利,而是以特定條件下最恰當的方式和力度來幫助、推動社會前進。
這些話說出來可能沒有為“新聞自由”大聲疾呼更酷更帥,說不定還會被誤解,但這就是發展中社會一個被無數代價反復驗證的實情,是我們斗膽捧出的“逆耳忠言”。
必須承認,中國在擴大新聞報道空間方面尚有很多事情可做,中國的信息公開制度至今發育不足。然而在我們不斷做出努力的同時,讓我們擺脫西方灌輸給我們的思想方式和邏輯,面對這一世界性爭議和難題時,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清醒。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