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總部署、總動員,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各項部署,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又向全黨鄭重提出了學哲學、用哲學、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任務,這對于推動改革沿著正確道路協調有序地推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世間萬物紛紜復雜,改革更是面對千難萬險。而有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觀和方法論,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也就有了強大的思想武器,使我們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矛盾現象中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在變幻莫測的事物發展中把握方向,在困難和問題面前找到解決方法?梢哉f,學好哲學、用好哲學,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有效增強各項工作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的前提和基礎。這一點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
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中,一個是生產力觀點,即物質生產決定社會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有著決定作用和反作用的相互關系。真正理解和把握好這個觀點,才能克服任何超越發展階段的錯誤觀念,既反對“不變論”,也反對“激變論”,既不落后于時代發展,也不背離國情國力,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案F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面對原有體制機制所能容納的生產力空間逐步縮小的現實,必須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來使生產力擺脫束縛,通過完善上層建筑來更好地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努力形成新的制度紅利,使社會主義制度煥發勃勃生機,顯現出更大的優越性。
再一個是群眾觀點,即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這是區別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水嶺,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哲學基礎。真正理解和把握好這個觀點,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人民利益作為根本指向,把群眾的呼聲與要求作為制定決策的基本依據。人民群眾是創造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主體,也是推動各項改革的主體,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離開群眾的生動創造,忽視群眾的利益訴求,任何切實的改革方案也不可能產生,任何美好的設計也難以實現。
此外,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觀點、發展觀點、普遍聯系觀點等等,對于我們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確看待和解決改革進程中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有著方法論上的重要意義。例如,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客觀、全面、深入地看待矛盾解決問題,防止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再如,唯物辯證法是“關于普遍聯系的科學”,落實到具體實踐,就要統籌考慮改革、發展、穩定,注意把握好人民群眾總體受益原則和總體承受能力原則,以便把改革可能引起的社會震動減小到最低限度。如何找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穩定的程度的平衡,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須始終注意的一個重大問題。
今天,改革的形勢和任務同35年前相比,已有很大不同。我們有了更堅實的基礎、更有利的條件,同時也面對著不可低估的風險和困難。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就要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與不變,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銳意進取,大膽探索,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這需要一大批懂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善于運用辯證思維分析情況、制定政策、解決問題的領導干部。如果工作中缺少哲學素養,或者只抓住一般性忽視特殊性,或者只有重點忘了全面,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者只看當前不看長遠,決策的科學性自然也會大打折扣。反映在實踐中,要么墨守成規不變,要么一創新就離譜,對我們的事業發展無疑都是有害的。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正確推進改革、準確推進改革、有序推進改革、協調推進改革”。面對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的新任務新要求,全黨上下更要把學哲學、用哲學當作一個戰略問題來抓。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理論學習,把精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學習與思考的統一、學習與運用的結合,把書本上的東西為我所用,學以致用,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改革。(金里倫)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