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首次對接,神舟十號飛船準確入軌。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名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開展多項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他們將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
這是神舟飛船的第10次發射,距離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首飛太空恰好10年。“十”在中國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我們向這些航天員表示崇高敬意,并期待神十任務“十全十美”的同時,我們不應忘卻那些默默奉獻的航天人。
我們不應忘卻,航天員兼教練員李慶龍。他的人生很傳奇,有著兩次不同尋常的“提前畢業”。第一次是被特招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時,通常情況下2到3年的飛行訓練,他1年就拿了下來;第二次是他在俄羅斯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創造的“中國奇跡”——1年之內學完4年的課程。
1998年,李慶龍回國成為航天員兼航天員教練員。2003年,首批14名航天員經過考核人人都具備了上天的能力。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密度,決定了并非所有人都有上天的機會。當他遺憾落選后,仍然努力訓練并毫無保留地向戰友傳授心得,他一直踐行著他的誓言“我熱愛這項事業勝過自己的生命”。
我們不應忘卻,航天員兼教練員吳杰。1996年,他被選拔為航天員教練員,前往俄羅斯培訓。短短一年內,不僅要克服語言關,還要把航天員所有的課目訓練完,其難度和強度前所未有,1997年11月畢業時,吳杰交會對接的考核成績是4.98分(滿分為5分),成為俄羅斯當年唯一一位獲得“聯盟”號飛船指令長證書的外國人。
從那時起,他就夢想著駕駛中國自己的宇宙飛船飛向太空。但命運并沒有眷顧這位優秀的航天人,他一次次準備,卻一次次落選。“神六”時,吳杰距離自己的飛天夢想只差一步——他入選了此次任務備份乘組。16年過去了,正是源自一份發自內心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吳杰依舊在為實現飛天夢想而全力“沖刺”。
我們不應忘卻,和李慶龍、吳杰一樣,第一批航天員中還有多名沒有飛上天的“身影”,他們依舊在默默地為中國航天事業拼搏與奉獻。至今,我們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曉。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他們也是共和國的“航天英雄”!
我們不應忘卻,那些航天人的家屬們。這次“神十”再探天宮,背后站著的是七十萬中國航天人,而在這七十萬航天人的背后,則是中國近七十萬個家庭。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航天人的家屬們為航天事業犧牲和奉獻得更多。我們今天的掌聲和歡呼,不僅要送給航天人,更要送給航天人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身影”。
神十“吻”天宮,無疑將為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這驕人的成績背后,離不開所有航天英雄的努力。“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把航天事業比作一座巍峨大廈,那么無數的航天人就是夯筑底座的基石。李慶龍、吳杰……讓我們記住這些托舉中國航天事業的“天路基石”!(賈文和)
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正式開放網友投稿,原創經濟時評可發至cepl#mai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
“天路基石”托起中國航天夢
向辛勤付出的航天幕后英雄們致敬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