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1月12日紅星新聞報道,因罹患霍奇金淋巴瘤,蘭某飛通過水滴籌發起目標90萬元的籌款。不到一個月,其便因在多個微信群曬新房照片被舉報,水滴籌遂關閉其籌款通道。近日水滴籌聲明稱,蘭某飛多次向平臺隱瞞家庭房產,目前所籌集的超27萬元善款將全部退還。
個人的求助是私域互助行為,法律對此并未禁止。但針對因疾病等原因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個人求助,新修訂的《慈善法》附則規定,“求助人和信息發布人應當對信息真實性負責,不得通過虛構、隱瞞事實等方式騙取救助”。蘭某飛在籌款時多次隱瞞家庭房產信息,屬于典型的“騙捐”行為。
近些年,網上個人求助行為非;钴S,引發的問題也不少。諸如騙捐、濫用善款、平臺誘導捐款等現象產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個人求助籌款的社會信任度有所下降,部分群眾開始質疑此類信息真偽,甚至不愿捐助,這可能導致真正身處困境的人求助遇阻。
當前,很多個人求助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的,因而籌款平臺不僅要做好籌款主理人,更應全程當好把關人!秱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平臺要明確告知求助人、信息發布人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且平臺應承擔求助信息真實性查驗責任、捐助資金管理責任等。所以,如果籌款發起人有信息隱瞞行為,求助人獲得資助款后放棄治療,或存在騙捐、挪用、盜用等違規行為時,平臺有權代表捐助人追回籌集款項。
此外,平臺也應注重完善日常審核機制,全面核實求助者家庭財產狀況、病情診斷證明、治療費用預算等關鍵信息。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及時發現、攔截騙捐行為,還可引入第三方機構,對求助信息做專業審核、調查。同時,要積極鼓勵網友舉報違規線索。對違反平臺規則、涉嫌騙捐的行為,平臺要嚴厲打擊,包括全額退款、凍結賬戶、列入“黑名單”等。對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則應積極協助司法調查和取證,讓犯罪分子付出法律代價。
維護個人捐助的誠信底色,營造守望相助的社會風尚,有效降低虛假籌款和隱瞞真實情況的風險無疑是關鍵,每個籌款平臺都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