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法定節假日安排出爐!10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決定》共2條,一是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農歷除夕、5月2日,增加后春節放假4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勞動節放假2天(5月1日、2日)。二是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統一放假調休,結合落實帶薪年休假等制度,實際形成較長假期。除個別特殊情形外,法定節假日假期前后連續工作一般不超過6天。
消息甫出,網絡上下一片叫好。整體看,公眾對此表示了接納和欣喜,更拉滿了期待值、充滿著獲得感。究其因,《決定》直面輿論關切,滿足了人們的殷殷期待。
比如,公眾希望假日適當增加。“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直接呼應公眾訴求。特別是農歷除夕放假,更是讓很多人心滿意足。此前,除夕不放假,弱化了春節的團圓氣氛,引發爭議。如今,農歷除夕放假,可化解質疑,還將讓年味更濃。
“法定節假日假期前后連續工作一般不超過6天”,也直抵人心。毋庸諱言,不少人對調休頗有微詞。今年5月1日前夕,一個“五一其實只放一天”的話題沖上熱搜。網友發現,盡管今年“五一”假期從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稱得上“加長版”小長假,但實際上都是調休拼湊的,真正只放假一天,由于調休,上班更累了,用網友的話,“調休一時爽,節前節后累斷腸”。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此次發布的《決定》,正體現了對民意的尊重。從此次優化假日安排,可得出諸多啟示。
比如,公共決策應開門調研,與民意保持良性互動。據統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制定以來,先后于1999年、2007年、2013年進行修訂。連同此次發布《決定》,可以說,每一次修訂都體現了與民意的良性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興調查研究,走好群眾路線,問需、問計于民,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注重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發力點和突破口,增強群眾獲得感、認同度。”假日制度改革亦是如此,多向公眾“取經”,才能制定出深孚民意的措施,從而順民意、得民心。
還應該看到,民意本身是多元的,有反對調休的,也有支持調休的,此之謂“眾口難‘調’”。對此,就應該讓民意充分“發酵”,以找到“最大公約數”。
當然,也要看到,公共決策也離不了代表委員等群體的參與,離不了專家學者的貢獻。據報道,近年來,有關部門通過“兩會”提案建議、網絡媒體、專題調研等多種渠道,廣泛收集整理了群眾意見建議,為修改《辦法》做好了準備。
此次發布的《決定》,未必是最完美的假日制度,但一定是具有深厚民意基礎的假日制度,是尊重多方觀點的假日制度,也是契合時代背景和現實語境的假日制度。比如,既考慮到公眾希望假日變多的因素,也考慮到“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服務業比重上升、生產效率提高等因素”。
還可以設想,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因素發生變化,若干年之后,這一假日制度有可能進一步優化。“時移而治,不易者亂”。相時而動,與時俱進,即時優化,這是常識。
《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明確提出,“優化全國年節和法定節假日時間分布格局”。從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到優化假日布局,再到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以提升民眾福祉為改革落腳點,我們每個人將更有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