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認為,預制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百姓餐桌,為餐飲企業提供了觀察消費者偏好的新契機。餐飲企業要把握住這樣的機會,做好產品選擇和服務提升等工作,避免出現因節約成本使用預制菜而影響食材新鮮度、衛生安全等問題。
最近,有消費者提到自己在餐廳下單還不到10分鐘,工藝復雜的菜品如紅燒肉、花膠雞等就已端上餐桌,一時讓他們犯嘀咕了,“這是不是預制菜?”
隨著預制菜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一定數量和比例的預制菜進入餐廳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除了以外賣為主的快餐店、小餐館,不少經營團餐、宴會的餐廳也首選預制菜產品。其中,一些頭部連鎖餐飲企業預制菜的使用比例已經很高,部分餐廳甚至有八成以上的菜品是預制菜。
對于在非快餐店等餐廳堂食時吃到“預制菜”,消費者有什么看法呢?所謂“眾口難調”,對于美食愛好者來說,要吃得“與眾不同”,美食就該“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味”。“千菜一面”的預制菜如同“千篇一律”的文章,讓刁鉆的食客提不起興趣。此外,花了高價錢卻只能吃到成本較低的預制菜,同樣會“勸退”一部分消費者。不過,也有消費者認為,菜品口味最重要,即使是預制菜也沒關系,味道好才是真的好,只要商家提前告知即可。
那么,餐飲企業該不該選用預制菜呢?預制菜作為選品類型的一種,被商家選用無可厚非。尤其對于很多連鎖餐飲企業來說,使用預制菜的優勢不少,如豐富產品供應、提高經營效率、降低制作和人工成本等。正是由于這些顯而易見的好處,很多餐飲企業愿意選用預制菜。
然而,提起在堂食吃到預制菜,消費者仍不乏疑慮。事實上,他們并非對所有預制菜都抱有成見,而是在乎是否被提前告知。消費者依法享有知情權,當看到餐飲商家一邊打出“文火慢燉”“鍋氣十足”之類的宣傳語,一邊卻選用預制菜時,難免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其實,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8月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預制菜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堂食中使用預制菜未告知”就已經被點名并引發關注。這也給餐飲企業提了個醒,如果選用預制菜,應該以尊重消費者知情權為前提。
當然,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有些擔心不無道理。目前來看,相比傳統菜品,預制菜的確存在品質參差不齊、口感有待提升等問題。而且,《2020-2026年半成品菜行業市場調查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在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預制菜賽道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同質化競爭的現象。看來,餐飲企業不妨從預制菜選用入手,重點關注食品安全是否過關、風味能否別具一格等消費者更為關心的問題。
預制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百姓餐桌,為餐飲企業提供了觀察消費者偏好的新契機。餐飲企業要把握住這樣的機會,做好產品選擇和服務提升等工作,避免出現因節約成本使用預制菜而影響食材新鮮度、衛生安全等問題。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餐飲企業合理利用加工技術,提高創新研發能力,努力還原和提升預制菜的口感,真正實現“眾口能調”。畢竟,消費者是用腳投票的。讓消費者更滿意,餐飲企業要做的遠不只是簡單的“色香味”俱全。(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臧夢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快遞業入局預制菜優勢大
為“將就”而生的預制菜里,還需添點“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