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網紅城市”的誕生,從根本上說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想要成為“網紅城市”,就需要與地方產生經濟、情感聯接。“網紅”的名頭不會經久不衰,唯有城市的氣質、文化的底蘊、溫馨的體驗,能讓人們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互聯網時代,因網而紅的不僅有人,還有城市。借助短視頻、直播等平臺,一些城市在線上線下“吸粉”無數。“8D魔幻”“網紅長沙”“進淄趕烤”……今年以來,人們的出游熱情徹底被釋放,重慶、長沙、淄博等一批新老“網紅城市”吸引著全國各地游客慕名前去“打卡”。
旺盛的人氣,帶來了“真金白銀”的“財氣”。以今年“五一”假期的數據為例。新晉“網紅城市”淄博的旅游業消費額環比4月增長73%,游客在淄博本地中小商戶日均消費金額環比4月增長也達到了近40%;老牌“網紅城市”長沙27個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94.95萬人次,實現營收9210.51萬元。
在熱鬧的消費場景中,在高漲的消費熱情里,涌動的是經濟的澎湃活力,體現的是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這種向上的力量正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試想,沒有四通八達的現代交通網絡,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只能是說說而已,體驗性消費更無從談起;沒有人們對豐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糧的渴求,就不會有風靡網絡的“打卡浪潮”;沒有各地方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沒有文旅項目、文創產品的精心打造,也就很難吸引眾多游客真正心向往之……
可見,“網紅城市”的誕生,從根本上說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
梳理網紅城市的“成長記”就可以發現,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各個城市不再滿足于宣傳“吃喝玩樂”,而是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美譽度,加速整體旅游環境和服務的提升。比如,重慶通過城市更新項目打造了如山城巷、十八梯、戴家巷等特色街區,未來還將繼續通過提升老城區環境,助力城市文旅高質量發展。又如,針對“天價餐飲”等旅游亂象,多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展開行動,及時嚴肅查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值得提醒的是,對于那些尚未成為“網紅”的城市,切忌一擁而上,用模式化、同質化的套路來強行招徠游客,如此不但難以使城市成為“網紅”,反而會丟掉自身的經濟發展特色優勢。跟風打卡看似熱鬧,但迎合公眾注意力產生的“網紅”,其生命周期注定很短暫。有的地方曾經靠著特色古城、獨特街區等概念紅了一陣子,卻因為極度商業化、管理失位等問題很快又冷清了下來。
其實,哪一個城市沒有燒烤?哪一個城市沒有景點?哪一個城市沒有故事?淄博提醒了所有中小城市,只要有市井和煙火,都有火的可能。同時這也說明,現在或許已經沒有所謂的旅游城市和非旅游城市之分。想要成為“網紅城市”,就需要與地方產生經濟、情感聯接。“網紅”的名頭不會經久不衰,唯有城市的氣質、文化的底蘊、溫馨的體驗,能讓人們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穿越“網紅”光環,更是人們重新發現城市的過程。從軟文化到硬產業,從大城建到微治理,從煙火氣到時尚感,對于“網紅城市”來說,想要長久地“紅”下去,這才剛上路呢!(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網紅城市如何把“過客”經濟變為“留客”經濟
文化內涵才是“網紅城市”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