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優酷“1元會員”退費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據報道,在優酷視頻首頁彈出的“首月1元”彈窗廣告上,有一行小字說明“首月1元/月,后11個月12元/月”,只有點開充值詳情頁面后,才能看到“開通未達12個月,按25元/月繳補差價”的字樣。
App自動續費“連環計”亟待破解
購買App會員,本來是為了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而“被自動續費”卻令人惱火。有人想取消訂閱卻發現操作步驟繁瑣,還有一些App在自動續費前并未發出相關通知。據介紹,在某消費者投訴平臺上,以“自動續費”為關鍵詞搜索出的投訴記錄有10多萬條。【詳細】
數字時代,會員經濟蓬勃發展。許多消費者已經接受了“要想完整使用App或獲得更好體驗,必須購買會員”的消費邏輯。不過,在留住消費者方面,一些App不是靠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用戶黏性,而是設下“連環計”故意用自動續費套路消費者,不僅吃相難看,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詳細】
自動續費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根據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變相強制消費者自動續費,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有違民事活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和意思自治原則。對于自動續費,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也有明確規定。然而,近兩年時間過去了,App自動續費問題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詳細】
在自動續費前,如果商家向用戶進行了充分告知,本身是沒問題的,畢竟這是商家的一種定價策略,也有利于降低用戶在續費時的決策和操作成本。反之,則構成了對用戶權益的侵害。部分平臺以格式條款的形式單方面規定提前扣費,或者規定扣款不可撤銷,甚至指定特定仲裁委員會或特定管轄法院解決爭議,會導致用戶維權艱難。【詳細】
自動續費“陷阱”需用法治填平
互聯網應用具有一定技術壁壘,即使是使用App,一般消費者也很難摸清其中的所有細節。涉及消費糾紛時,很多人對責任歸屬不甚清楚,不敢理直氣壯地維權。對于不熟悉網絡的人群來說,“入坑即被坑”的情況更是防不勝防。監管部門應對此類現象加以重視,依法清理App自動續費“陷阱”,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能讓App自動續費“連環計”成為行業潛規則。【詳細】
更為重要的是,要賦予消費者反悔權。在一級頁面內,平臺可增設代扣“反悔”按紐,在自動續費七天內,可以取消支付訂單。這既能規避自動續費的風險,保證用戶及時退費止損,也能讓平臺正視消費者的“反悔權”,倒逼其規范經營、誠信經營,從而避免消費者“中計”受騙。【詳細】
(以上綜合中國青年報、光明網、東方網、紅網)
V視角:
@剛剛剛鍋:都是坑,一環扣一環!開通之前一定要看好。
@何煊裕:先用一毛錢一塊錢騙你試幾天,時間長了你就忘記關掉。
@我要大聲說喜歡你:我也看見過,但機智的我仔細看條款了,所以沒開會員。
@是瑋瑜耶:離譜的是,有個App我都沒用過,就給我發續費短信。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App自動續費“套路”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了。雖然用戶“進化”出了“火眼金睛”,但是總有防不勝防的“暗箭”。對此,應繼續提高違法成本,全面堵住App自動續費的漏洞。平臺也該多多反思,與其使用“連環計”來“套路”消費者,不如將眼光放長遠,畢竟正視消費者合法權益才是長久經營之道。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