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年來,一些地方未經有關部門許可私設“景點”,違規為游客提供游覽服務、違規開展旅游經營活動,群眾對此反映強烈。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各地今年9月至11月開展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私設“景點”隱患多多
所謂“私設”景點,即未經法定程序,未經有關部門批準許可設定的景點。其中不僅包括個體私自建設的旅游設施、無照經營的旅游項目,還包括某些景點存在的“景外景”“票中票”等問題。這些私設的“景點”,屬于典型的“野生景點”。從現實情況看,廣大游客苦私設“景點”久矣,每年節假日都會曝出游客被私設“景點”忽悠宰客的新聞,因私設“景點”引發的安全事故、旅游糾紛也屢見不鮮。【詳細】
景區景點顯然不是想設就能設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各地設置景區景點應進行必要的規劃,包括旅游業發展、監督管理方面的總體規劃,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還有擬設立景區景點的詳細規劃,否則難以保障所設景區景點的出游安全以及資源、生態和文物安全。【詳細】
私設“景點”亟須共同治理
治理私設“景點”要對癥下藥,綜合開方,最大程度凝聚治理合力,實現共治共享目標。作為監管執法部門,要一手抓整改取締,一手抓收編轉正,主動創新工作協調機制,降低私設“景點”轉正成本。作為景區,要自覺對照要求,自查自糾私設“景點”問題,限時整改落實。【詳細】
對于網絡平臺來說,應當注意內容審核,加強風險警示,及時下架未經安全風險評估的“野生景點”推薦內容。作為游客,需要不斷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必要的應急避險知識,增強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多方配合、協同發力,有助于建立健全“野游”長效治理機制,最大限度保障出游安全。【詳細】
營造更加安全有序的旅游環境
從根本上看,減少任性“野游”,讓更多人游得開心安心,需要增加高質量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旅游目的地應當思考,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研發推出個性化、分眾化的旅游產品,增強體驗性和互動性。【詳細】
面對寶貴的發展機遇,各地旅游企業不僅要為大眾提供更多正規的、創新的、有內涵的旅游產品,還應當解決好旅游服務滿意度問題,為自身健康發展奠定基礎。旅游主管部門則要優化行業布局,提高旅游業現代化水平,同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做好對旅游企業的監管工作,努力實現旅游業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詳細】
(以上綜合人民日報、工人日報、法治日報、人民網)
V視角:
@w散華o禮彌w:有些地方根本就不是給人來旅游的。
@橙塵晨成:旅游線路開發要合法合規,并經過充分考量。
@神秘葬落雪:為了安全,莫去“野景點”。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對于那些私設“景點”,我們既不能任其“野蠻生長”,也不應“全盤否定”,而是要綜合考量,精準施策,可以“轉正”的就規范發展,不適宜旅游的就堅決取締。整治不是目的,更好地滿足大眾旅游需求才是根本。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