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系列評論】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年巍認為,今天的許多知名餐廳,當年也都曾是引領話題的“網紅”。紅一把不難,難的是一直紅。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做餐飲乃至做買賣都應該在嘈雜的環境中守住匠心。餐飲業的變革創新是不可避免的,網紅餐廳成名于這個時代,但這份“紅”的保鮮期是多久,還得憑舌尖上的安全和品質。
如今的網紅餐廳,或菜式新穎,或裝修奇特,吸引了很多食客特別是年輕人前去“打卡”。不過,少數網紅餐廳的食品安全始終是個棘手的問題。近日,北京市啟動全市“隨機查餐廳”活動,其中,網紅餐廳是隨機查重點。檢查發現,某家網紅餐廳擅自更改布局,取消了專間卻仍進行冷食類制售;還有一家網紅餐廳的半成品包裝上沒有制作時間和使用時限。
一些網紅餐廳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意外,因為網紅餐廳并不等于“安全餐廳”。分析他們的躥紅之路,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一開始,當地的主要美食生活類公眾號會“不約而同”地發現一家新店,隨即推出幾篇圖文并茂的試吃體驗。在網文的病毒式傳播中,店鋪門口就會排起不知真假的長龍,不乏“黃牛”流竄其中。而一旦打響了“當頭炮”,一些網紅餐廳還會大玩兒跨界營銷,確保自己的輿論熱度。只是,喧喧鬧鬧之中,難覓“食品安全”四個大字。
還要看到,出問題的網紅餐廳往往是新產生的企業。一方面,他們本身就缺乏對食品安全管控的能力,不僅不知道風險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去管;另一方面,有些企業是新加入食品領域,對國家的相關法規標準都不夠了解,以為在其他行業做得“風生水起”,就可以在食品行業“照貓畫虎”。比如曾有一個案例,涉事企業甚至不知道中央廚房不能加工配送冷加工制作的即食食品。根據相關規范,有些食材必須現場加工,因為運輸過程中存在很大的污染概率。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餐廳想方設法聚攏人氣,原本是好事,但若是把心思全用在表面功夫上,那就“不對味兒”了。不管是取消了專間卻仍進行冷食類制售,還是半成品包裝上沒有制作時間和使用時限,這些既不符合餐飲企業起碼的行規,也違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于某些網紅餐廳來說,眼中只盯著自己的利益,肩上卻不愿擔著對食客的責任,如此操作,怎么對得起這么多人的追捧?
近些年,我們已經見過一些網紅餐廳的速生速死、剛“紅”便“黃”。精心設計的店內裝修、擺盤裝飾,都讓食客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機拍上兩張。但只要談及味道、品質等“里子”,很多“網紅”立即原形畢露。事實也證明,網紅餐廳的前途不僅在于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優雅舒適的用餐環境這些“面子”,食品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里子”。
當然,“網紅”本身并無貶義。今天的許多知名餐廳,當年也都曾是引領話題的“網紅”。紅一把不難,難的是一直紅。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做餐飲乃至做買賣都應該在嘈雜的環境中守住匠心。餐飲業的變革創新是不可避免的,網紅餐廳成名于這個時代,但這份“紅”的保鮮期是多久,還得憑舌尖上的安全和品質。(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年巍)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破除直播帶貨中暗藏的食品安全隱患
謹防臨期食品處理中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