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4日,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在烏鎮舉行,吸引了世界互聯網界的目光。千年古鎮已成為世界觀察互聯網創新的窗口,向整個人類社會展示著“一切皆有可能”的數字化未來。
回首二十余年中國“網事”,互聯網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在本次大會上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7%。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規模達到35.8億元,占GDP比重為36.2%。數字經濟帶來的發展新動能逐漸壯大,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從構成上看,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部分,前者主要指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通信業、軟件服務業等業態在內的信息產業,后者主要指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如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從效果上看,互聯網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效應,主要體現在創新、融合、包容這三個層面。
創新一直是支撐互聯網發展進步的靈魂。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等領域的數字新技術、新應用的快速發展,正是互聯網對中國經濟創新效應的生動體現。從觸網的跟跑者,到如今不少領域的引領者,中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實現經濟發展的飛躍。本次大會上發布的美團AI無人配送方案、360全息星圖網絡空間測繪系統、億級神經元的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等15項科技成果,代表著中國互聯網技術創新的硬實力和其催生出的新發展動能,而“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展示的“5G+AI指揮家”“私人訂制牛奶”“云上農業大腦”等應用場景,則描繪了科技改變生活的無限可能。
互聯網創新成果與實體經濟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更多體現在被稱為“互聯網下半場”的工業互聯網上。曾有學者認為,中國互聯網在消費型領域已經取得成功,但在工業互聯網方面缺乏深入。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動及產學研用各方積極參與下,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精準遠程操控讓碼頭裝卸工人“從桑拿房走到了空調房”;5G+高清攝像頭將飛機制造材料的監測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5分鐘;AI和養殖業的結合,讓智能豬場的每頭豬都有了自己的數字ID,全生命周期數據檔案一應俱全……工業互聯網有力提升了產業融合創新水平,為制造大國向“智造大國”轉型積蓄動能。
互聯網對中國經濟包容性增長的助益,體現在對弱勢群體的關照上。技術進步會加劇還是縮小發展鴻溝,一直是人類社會爭議的話題。互聯網在中國這個最大試驗場里的表現,證明了其發展有助于增強全體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農村,手機正成為越來越多農民們的“新農具”,農產品搭載著流量的快車,從田間地頭走向全國,“云經濟”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偏遠地區的孩子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可以和北京的老師互動交流,不僅課程體系豐富了,教育公平理念也得以實現;更有無數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的小微商戶,在大數據等技術的幫助下,獲得了互聯網科技平臺提供的定制化金融產品。
今年疫情期間,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更是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立下赫赫戰功。“健康碼”、 疫情動態分析圖、實時救助平臺等數字工具,成為防控指揮、治病救人的強力輔助。同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全渠道生鮮零售等業務快速發展,“云端經濟”在疫情中逆勢飛揚,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為打通國內經濟內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
可以預期,數字經濟的作用和地位還將繼續提升。“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習近平主席近日在APEC、G20等多邊外交場合也強調,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要主動應變、化危為機,深化結構性改革,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
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而數字經濟本身就是活力、潛力和創新力的代名詞。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我們的城市更加智能,我們的生活更有溫度,我們的命運彼此相連。從一座古老的江南小鎮出發,一幅互聯網創新蝶變、數字經濟全面發力的宏偉畫卷正徐徐繪就。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在大調整、大變局中。擁有厚實產業基礎、廣闊市場空間的中國,將抓住變革機遇,在數字時代重塑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