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是個系統性、綜合性工程,涉及供給和需求兩端、消費和投資兩翼,以及一整套相互配合作用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需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關鍵是在促進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發力,通過推動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推出牽引性大、穿透力強、精準度高的務實舉措,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完善市場供給體系 調動“積極性”
完整的內需體系離不開高質量供給體系,這取決于企業的活力和動力。而要創造一個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環境,其核心在于著力降低制度性成本,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因此,要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近年來,南京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啟動工業項目帶方案出讓審批培育試點,將“等地期”變為“工作期”。南京市政務辦主任錢建寧介紹,該市浦口區“友喬衛星通信設備等生產項目”和“安科迪機器視覺項目”均在兩個月內完成開工前所有手續,實現“拿地即開工”目標,企業報建總時間減少60%以上,企業獲得感顯著增強。
深化“放管服”改革,要不斷放寬市場準入,大幅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徹底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面改革商事制度,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優化政務服務,提升服務效率。要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進一步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持續深入開展不正當競爭行為治理,形成優化營商環境的長效機制。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著力“補短板”
推動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將擴大內需作為一個重要著力點,可以為外部環境可能出現的變化騰挪出更多的國內市場空間,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要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務,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穩定良好的社會環境。
為此,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圍繞“補短板”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強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礎設施投資,增加生態保護、環境治理以及相關體系和能力建設方面的投資。安徽省強化重大民生工程要素保障,引江濟淮、軌道交通等重點項目提前復工。今年1月至4月,安徽省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1%(一季度為同比下降7.6%),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4倍,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72.7%。
此外,要更好發揮社會政策穩定器的作用,守住民生底線,還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降低居民債務對消費的抑制作用,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注重“鍛長板”
圍繞擴大內需,既要在消費、投資等需求側用力,也要在供給側用力,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促進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互動發展,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上海計劃將通過四大建設行動,全力提升新型基礎設施能級,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等“新平臺”,完善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新終端”布局。目前已初步梳理排摸了未來三年實施的第一批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預計總投資約2700億元。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強化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性保障,這就需要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更加注重鍛“長板”。尤其要注重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挖掘投資新熱點,加強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加速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通過新模式營造新型的優質的消費環境,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從而進一步挖掘居民消費潛力,促進居民消費提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把握新形勢下擴大內需的新特點和發力點
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精準對沖疫情影響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