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鎖明認為,新時代新階段,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應對百年大變局的戰略部署,是適應新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路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發展問題上作出的重要論斷。新時代新階段,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應對百年大變局的戰略部署。當今時代主題仍然是和平與發展,我國發展仍然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風險隱患層出不窮。一段時間以來,個別國家奉行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使得全球化遭遇逆流,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國際格局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強。在此情況下,我們必須堅持道路自信,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做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當前,特別需要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大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帶動國民經濟整體效率和效益的提高,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和產業競爭力,改變我國經濟“大而不強”的局面,提高抗御外部風險的本領能力,牢牢把握國際斗爭的主動權。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新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改革開放40多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目前正處在從中等收入國家繼續向上躍升的重要階段。但是,由于受思維慣性、路徑依賴、低端鎖定和創新瓶頸等影響,在進一步發展中出現了轉型升級困難,新舊動能轉換處于膠著狀態,一些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的風險挑戰嚴峻復雜,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所以,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突破和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積弊和短板,迫切需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來推動發展。總之,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為實現發展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倒逼機制,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要求。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穩步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在發展程度上差距較大,農業農村、生態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短板明顯。
為此,我們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發展質量和效益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在創新發展、提升效益、補齊短板上下功夫,積極回應廣大群眾的期盼,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居住、社保、環境、安全等突出問題,努力提供更優質產品和更舒心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和高端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路徑。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偉大變革,為繼續發展積累了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在此背景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對照現代化國家發展目標,以及發達國家現代化發展水平,正如公報所言,“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歸結起來就是“大而不強”的特征明顯。
為此,我們必須在壯大實體經濟上聚焦聚力,形成優質高效和多樣化的供給體系,讓產品和服務的品牌形象立起來、強起來,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供給的質量、效率和競爭力,從而在新時代新階段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贏得主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物質和制度基礎。(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王鎖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