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兼具城市與海洋發展特征,內容涵蓋豐富。推動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新時期國家賦予深圳的重大歷史使命。本文在深入剖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含義及特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標體系構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優勢基礎上,提出從海洋經濟跨越發展、構建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凸顯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提升海洋綜合管理能力、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等對策建議。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瓶贾行模剿髟O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明了方向。深圳出臺《關于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定》,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深圳正全力推動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積極構建海洋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海陸空間融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含義及特征
在全球向海洋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眾多獨具特色的全球知名海洋城市,形成綜合實力雄厚的中心城市、航運貿易發達的航運中心、海洋新興產業發達城市、生態旅游特色突出的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幾類海洋中心城市,例如倫敦、新加坡、休斯敦、奧斯陸、鹿特丹等。
在國際海洋領域,評價城市海洋中心地位的標準體系,以“國際航運中心”這一概念使用最為普遍,1999年以來,“藍色經濟”成為國際海洋領域最重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倡人海和諧、藍色經濟和社會協同發展,強調通過技術創新發展海洋經濟。在國際社會大力提倡發展藍色經濟背景下,《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推進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是我國首次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這一概念。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國際航運中心”和“世界領先海事之都”等概念的繼承和延伸。參考“全球領先的海事之都”國際海洋城市排名比較的核心要素及世界著名海洋城市發展分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應該具備以下基本特征:在航運領域應該是全球的中心,港口物流行業在全球相對領先,海洋科技高度發達,海洋金融和海事法律等高端服務業領先,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且該城市附近區域經濟發達。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體的特征中,樞紐功能的強弱是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判斷依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船舶數量、港口吞吐量要有絕對優勢;海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海洋服務業則體現了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海洋科研和人才引進方面,決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來的發展動力。
二、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礎優勢
1.區位優勢明顯
深圳地處南海之濱、擁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和超過260公里的海岸線,毗鄰香港,背靠產業鏈最為完善的珠三角地區,是粵港澳大灣區連接世界的重要門戶和通道,同時,地處亞太主航道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要沖,是我國距離南太平洋最近的經濟中心城市,區位優勢成為深圳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中的核心競爭力。
2.經濟基礎雄厚
深圳具有雄厚經濟實力,擁有高新技術密集的產業集群,2019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規模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海洋發展迅速,具備相對完整的海洋產業基礎,形成以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智能裝備、海洋生物醫藥、郵輪游艇等四個產業領域為主導的海洋未來產業;設立海洋產業發展基金,打造海洋高端智能裝備和前海海洋現代服務業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前海海洋高端服務業集聚區、海洋新興產業基地等高端海洋產業園區;擁有招商重工、中集集團、鹽田港等一批大型涉海企業。
3.創新氛圍濃厚
深圳是全國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國內最具自主創新活力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的城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4%以上,研發強度比肩發達經濟體,PCT國際專利量連續13年穩居全國首位,已初步形成全方位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深圳海洋領域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是全國首個海洋綜合管理示范區、國家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和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目前,深圳已建成海洋產業相關的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5個,市級重點實驗室6個,市級工程實驗室14個,工程中心3個以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4個。
4.營商環境優越
營商環境優越,體制機制靈活,是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出臺實施“營商環境改革20條”“降低實體經濟成本28條”“擴大工業有效投資26條”“外貿穩增長25條”“加強知識產權保護36條”等一系列措施,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發展環境,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在擴大投資開放、金融制度創新、法治環境改善等領域的改革領先全國,部分領域已接近國際自由貿易水平。
三、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路徑
1.突出重點,實現海洋經濟跨越發展
堅持高度陸海統籌和海陸產業聯動,憑借深圳南海首位城市的區位優勢和雄厚的高技術產業基礎,打造南海藍色經濟圈排頭兵,以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和海洋金融業為核心,占領未來產業制高點,通過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孵化集聚創新,加快形成深圳海洋高端智能裝備和海洋高端服務業兩大產業集群。
2.對標國際,構建海洋科技創新體系
大力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標準制定、產能合作、市場拓展、人才服務等方面,全鏈條地構建起國內外涉“!辟Y源連接、組合、交互、創新的各種新型載體和獨特平臺,增強海洋創新發展新動能。圍繞深水、綠色、安全等重大需求,瞄準全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突破一批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開發一批中高端產品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工程裝備,構建起鏈式布局、優勢互補、協同創新、集聚轉化的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建設亞太海洋人才集聚區,制定海洋領域人才專項政策,培育和整合海洋教育資源,引進高端海洋領域人才,建立高水平海洋智庫。
3.綠色發展,凸顯海洋城市文化特色
落實全球責任,深入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構建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環境治理的責任共同體,全面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建成全球海洋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全球海洋文化融合活力城市,強化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品牌,促進深圳城市文化與國際海洋文化接軌,帶動中國向藍色文明轉變。
4.整合資源,提升海洋綜合管理能力
強化陸海統籌,建設全球海洋綜合管理創新城市。創新海洋規劃體系,實施探索以海洋主體功能區域規劃為基礎的“多規合一”,促進海陸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協調統一。健全海域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并完善海域資源配置和有償使用制度。加強海洋基礎能力建設,推進“智慧海洋”建設,提高決策服務和公眾服務水平。
5.服務國家,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
瞄準國家戰略,建設全球海洋治理重要節點城市,積極向全球提供各類海洋公共產品和綜合服務,參與國際國內海洋領域相關標準制定,策劃國際性海洋學術會議、論壇、展會,參與全球藍色經濟伙伴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等國際性海洋會議,發揮深圳全球海洋智庫等民間機構“第二軌道”外交作用,提升全球海洋治理能力。把握“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機遇,重點加強與太平洋島國在港口建設投資、海洋產業園、金融貿易、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合作,將深圳打造成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市場化運營中心和資源整合集散地,成為我國南海開發的戰略策源地、技術核心源和服務保障地,打造成我國南海綜合開發先行區。
。ê裼睿壕C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馮猜猜、陳美婷、丁騁偉,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成員)
(本文來自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18年度課題成果,課題編號SZ2018A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