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在同德國歐盟領導人共同舉行視頻會晤時,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強疫苗研發合作,努力讓疫苗成為普惠可及的全球公共產品。這一表態,再次展現中國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大國擔當,尤其需要大國之間的科技合作。
“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習近平日前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這樣指出。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涌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趨勢尤為明顯。而今,人類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更趨復雜嚴峻,科技合作與交流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
然而,大潮之下也有逆流和漩渦。盡管國際科技合作是大勢所趨,個別西方國家還是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肆意打壓別國科技企業,借疫情對別國“甩鍋”推責,人為拉起國家間的“技術鐵幕”。這種不得人心的逆流和漩渦,絲毫不會改變中國對外開展科技合作的決心。越是面臨封鎖打壓,中國越不會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
在大趨勢面前,中國不斷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特別是在此次抗疫過程中,中國科技工作者迅速測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分離出病毒毒株并與世界各國分享,及時推出多種檢測試劑產品,總結出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與多國攜手開展疫苗研發……這些工作為國際科技界共同應對疫情提供了有益經驗,利于挽救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中國有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安痪鼙娏鳎綖榻!。新時代的科技創新事業,呼喚更大格局、更多維度、更廣空間的開放合作。中國務實推進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國際科技合作,展開藥物、疫苗、檢測等領域的研究;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共性問題,加強同各國科研人員的聯合研發,在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也為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突出貢獻。
中國更加自信地“請進來”“走出去”。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其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一方面,中國將逐步放開在境內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外籍科學家在中國科技學術組織任職,把更多國外賢才“請進來”,還要積極“筑巢”“搭臺”,打造一批國際創新資源開放合作平臺、面向全球的技術轉移服務中介等。另一方面,中國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國內創新主體通過設立海外研發中心等方式“走出去”,在全球科技變革潮流中搏擊風浪。
馬克思說:“有幸能夠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敝袊杂臃e極主動的姿態,融入并服務全球創新網絡。不久的將來,這片持續創造奇跡的熱土,必將匯聚越來越多的天下英才,成為全球科技開放合作的廣闊舞臺。
。ㄗ髡邽槿嗣袢請笤u論員)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