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際社會做出不懈努力,防控措施不斷升級,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歐洲、美國、中東地區多國多點疫情暴發。疫情已波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累計近50萬例,死亡2萬多例。
更令人擔憂的是,全球疫情峰值仍未到來,而不少疫情嚴重地區的醫療系統已超負荷運轉,醫療物資極度匱乏。與此同時,疫情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梗阻,消費需求嚴重萎縮,美國股市數次熔斷,全球經濟衰退似乎已無可避免。有學者稱,世界正面臨自“9·11”恐怖襲擊和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危機。
疫情再次提醒世界,面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應對,也沒有任何國家是安全的“孤島”。面對危機與挑戰,國際社會要展現理性與智慧,以建設性姿態加強全球合作與多邊協同,共渡難關。
疫情也暴露出各國存在的薄弱環節和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但必須指出,此次疫情突如其來,且系新型病毒導致,從認知到應對,難免經歷曲折探索,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情況實屬正常。這歸根結底是由新發突發傳染病的特點和人類對大自然認知的局限決定的,與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無關。各國尤其是大國有責任為全球“戰疫”合作營造良好氛圍。以鄰為壑,委過于人,散播民族主義甚至種族主義言論,只會使局勢進一步惡化,令世界人民寒心。
在全球“戰疫”的緊要關頭,當務之急是通過雙多邊渠道促進疫情信息共享和防控策略協調,及時對疫情重災區提供醫療和物資援助。著眼長遠,還應強化傳染病監測預警、病毒溯源、疫苗、抗病毒藥物、療法研發等領域國際合作。由于任何國家的醫藥生產能力都難以滿足全部需求,還要探討開展疫苗、藥品等領域國際產能合作,確保全球醫藥品供應鏈安全可持續。
世界衛生組織是全球流行病治理的正式渠道和主要機制,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行動中,世衛組織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際社會應恪守多邊主義,維護世衛組織權威,強化世衛組織職能,充分發揮其協調組織和溝通作用。這不僅關乎國際道義,更攸關全球疫情防控大局。
聯合國是最具普遍性和權威性的國際組織。應當在聯合國框架下加強生物防擴散與國際合作機制,防止生物技術被惡意使用,同時充分保障各國平等享受生物科技紅利。這將為生物安全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礎。
澳大利亞集團等多邊生物安全機制應結合此次疫情凸顯出的問題,反思自身制度和實踐中不合時宜的做法。為彌補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生物安全能力赤字,小圈子模式要不得,歧視性出口管制壁壘必須去除。
疫情暴發后,生物實驗室安全問題一度成為輿論焦點。隨著生物科技的高速發展與相關技術的傳播,探索制定必要的“生物科學家行為準則”,加強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經驗分享,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類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未來恐怕仍會重演。在全力應對疫情的同時,我們也要總結經驗,思考全球生物安全面臨的深層次問題,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不斷豐富應對生物安全危機的工具箱,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從而在下一場危機來臨時更加從容。
陽光總在風雨后。人類社會歷史上曾無數次與病魔和疫病斗爭,也都靠著科學與理性取得最后勝利。只要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善思善行,新冠肺炎疫情必將得到遏制,人類也將收獲更多經驗與智慧,構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