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馬璐認為,帶不帶飲食、搜不搜包,雖是小事,卻也衡量出迪士尼的服務品質。童話雖然美好,但帶著傲慢與偏見的童話王國卻讓人反感。
近日,因禁止游客攜帶食品入園且要翻包檢查,上海迪士尼樂園(以下簡稱“上海迪士尼”)被一位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告上法庭。上海迪士尼回應:外帶食品與飲料的規定,與中國大部分主題樂園以及迪士尼在亞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經查,美國和法國的3家迪士尼樂園并沒有禁止消費者攜帶食物進園的規定。上海迪士尼禁帶食物的強制性規定是否侵犯游客權益?翻包檢查的行為合法嗎?(7月14日人民網)
司空見慣的事情并不意味著合情合理,敢于較真才能更好地改善消費環境。中國人向來是善于隱忍的,出門在外,最怕麻煩,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縱容了某些商家的霸蠻。事實上,不只上海迪士尼,國內其他一些主題樂園,像廣州長隆歡樂世界、上海歡樂谷等,也規定了“禁止自帶飲食”,并且這似乎成了行業慣例。但是,慣例并不意味著天然正確。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在歐美可以自帶飲食,在亞洲就不能,這是什么道理?作為一家全球知名企業,上海迪士尼的“雙標”做法明顯帶有偏見。不止于此,更過分的是入園還要強制翻包檢查,這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帶來極為不好的旅游體驗,讓人感到沒有尊嚴。筆者理解迪士尼在景區建設與日常運營中做了大量投資,需要對游客的行為進行一定規范和管理,但如此簡單粗暴地規定“禁止自帶飲食”并強制搜包檢查,只能說其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
退一步講,如今商品這么豐富的年代,消費者為什么還要不辭辛苦自帶飲食?原因不外乎有特殊飲食需求以及景區內商品價格偏高。一瓶礦泉水10元,一個冰淇淋40元,一盒爆米花35元……商品溢價5-10倍,若要求消費者只能園內購買,這明顯是“店大欺客”。
餐飲銷售的確是一塊“香餑餑”。根據迪士尼集團公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食品銷售”成為其利潤上漲的重要貢獻因素。這份財報還提到,上海迪士尼樂園由于門票價格上漲,影響了門票銷量,導致該季度的運營收入有所下滑,但游客在“食品和飲料”等其他項目上的開銷彌補了部分損失。2018年,上海迪士尼接待游客1180萬人次。飛豬2017年的數據顯示,86%的游客會在上海迪士尼內的餐廳用餐,人均100元以下的占一半,人均100元以上的占40%。由此推算,僅餐廳用餐一項,上海迪士尼就可以創收大約1.1億元左右。當然,企業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若不重視游客體驗,不提升管理水平,那消費者只能“用腳投票”。
今年2月,運營上海迪士尼的上海國際主題樂園有限公司因售賣過期食品被投訴。3年多來,其已接受7次行政處罰。從剛開始的火爆到平穩經營,從業內一枝獨秀到競爭對手不斷涌現,客流減少、收益降低已是上海迪士尼面臨的現實問題。帶不帶飲食、搜不搜包,雖是小事,卻也衡量出迪士尼的服務品質。童話雖然美好,但帶著傲慢與偏見的童話王國卻讓人反感。我們希望有更多敢于較真的消費者在面對不合理現象時能積極發聲,也期待監管部門及時出手,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從而構建一個放心、安全、健康的消費環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 馬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迪士尼樂園店大豈能欺客?
迪士尼樂園食品,天價比禁帶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