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出臺,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從抽檢結果來看,農獸藥殘留超標、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污染等3類問題仍然突出,影響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誠然,食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的鏈條太長,食品安全很難做到“零風險”。比如,有時候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并不是種植戶、養殖戶故意濫用,而是農藥獸藥本身的質量就有問題,用戶們按照說明書使用也會有殘留。【詳細】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時現代食品工業生產的進步,也使得食品安全面臨各種新挑戰——如微生物和重金屬污染,令食品生產鏈增添源頭隱患;又如食品添加劑的不規范使用、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等;加之新業態、新資源的潛在風險增多等,都使得法律責任的區分,以及制度監管面臨著空前的考驗。【詳細】
“直接入刑”保安全
事實上,對有關食品制售假行為的打擊,刑法等已有條款涉及,實踐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法規未把食品涉假的違法行為單列,而是融合在其他制售假行為中;二是有5萬元銷售額的門檻,達到此標準方可定罪。這造成對食品摻假制假的懲治往往以行政處罰為主,只有一些重大案件才移交刑事處罰。這大大削弱了法律的威懾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食品涉假違法行為入刑“有名無實”。【詳細】
需要強調的是,“直接入刑”并不是指越過現有《刑法》,把所有違反食品安全的行為都上升為刑事犯罪,更不是指所有相關行政處罰都歸零,而全部以大刑伺候,這不符合法治精神。至少在未修法之前,“直接入刑”的含義只能限于已有法律的規定之中。這就需要司法解釋這種積極司法職能主義的干預。【詳細】
安全監管須“零容忍”
對于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應該落實“處罰到人”要求,對違法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主要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嚴厲處罰;對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依法從重判罰。特別是行政執法要加強與刑事司法的銜接,不要把抽查中發現的問題輕飄飄地停在“停止銷售、整改召回”上。【詳細】
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為確保百姓餐桌安全,近年我國一直在探索構建完善的法規制度保障體系。將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售假行為“直接入刑”,這已不是首次提出。早在兩年前,國務院的相關文件中就有了“推動摻假造假行為直接入刑”的提法。此次中央重申這一議題,表明相關立法將持續推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詳細】
微言大義:
@舌尖上的地方:只有保持高壓,大幅提高違法成本,才能讓相關企業不敢犯錯。
@就愛劇透:制假售假“直接入刑”別局限于食品領域。
@秋水:讓從業者不敢有非分之想、非法之念,從而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高溫來襲:以激發公眾社會監督的熱情,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落實舉報獎勵制度。
@跑步大神:通過更有針對性的法規完善,為食品安全構筑起更堅實可靠的制度保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市場經營中,多一些守法意識,多一分底線責任,就是善良本性的具體體現。不使經商盈利脫離法律和道德的軌道,我們的食品才會更加安全,社會才能更加有序。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