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要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就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激發創新發展潛能,形成消費結構升級、產業優化與創新驅動相結合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從而為我國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持續有力支撐,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9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790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實際上,在過去的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上年名義增長8.4%,消費已連續5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這不僅體現在規模上,而且體現在結構上——新消費不斷壯大。如今,“買感受,買體驗,買心理慰藉”“花錢求夸獎”“代吃代喝”等新消費觀念、新消費模式正在成為百姓的日常,引領經濟轉型。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轉變消費觀念,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成了新的消費趨勢。消費需求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物質層面,消費理念正從“越便宜越好”轉變為“滿足自身情感需求”,并且購物時不再單純注重奢侈品品牌,轉而偏向于高性價比、高質量的商品。消費者普遍愿意為非實物商品以及服務體驗花費更多,而個性化定制體驗和綠色環保也成為新消費時代下人們更加認同的消費理念。
我們應當看到,新消費觀念的日趨多元化,離不開順應消費需求新變化、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有,技術的升級和場景的顛覆,亦是新消費崛起的助推力,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讓新的消費需求變為可能,電子商務、智慧物流、智能供應、互聯網金融等新經濟業態,共同推動著新消費需求的發展壯大。
這些年,我國在擴大消費規模、提高消費水平、改善消費結構等方面的改革成績有目共睹。隨著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新的消費觀念沖擊著傳統的消費觀念,新消費人群擁有更為強大的消費力,將會推動發展形成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普通百姓為改善生活品質而自主產生的新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逐步顯現,并且隨著時間推移,這一正向拉動效應也在逐步放大。傳統的消費市場已無法滿足這些新消費用戶群體的需求,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仍顯不足,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仍然任重道遠。
因此,要充分發揮消費在經濟運行中的“引擎”作用,抓住消費升級的重要機遇,充分釋放消費需求的活力與動力,除了依靠消費觀念的轉變和市場規模的擴大,更需要從強調“擴大內需”向“供需兩端發力”轉變,繼續探索供給模式變革,加強科技創新升級。對于國內供不應求的產品和服務,要努力提高創新效率、降低創新成本,建立以新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產業促進機制。對于高投資等模式下形成的低端、無效供給,則應盡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改造傳統產業,為新的產業發展騰挪空間和資源,推動產業升級。
總之,我國的新消費方興未艾,消費結構升級潛力巨大。要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就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激發創新發展潛能,形成消費結構升級、產業優化與創新驅動相結合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從而為我國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持續有力支撐,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促進服務消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新經濟蓬勃發展 新職業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