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促進服務消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2019年04月17日 15:12   來源:光明網   羅立彬

  【編者按】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這既是為了有效應對國際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變化,也是以強大國內市場為我國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更是破解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舉措。強大國內市場怎么干?有哪些生動具體的案例可供參考?就此,光明網理論部聯合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邀請業內多位專家學者推出系列解讀文章,就如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進行專業性地深入研討。

  作者:南京大學長江產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貿易系主任 羅立彬

  從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被反復提及。2019年春節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提出24條具體措施來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可見,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大國國情決定內需主導,中外經濟總量占比此消彼長決定了內需對中國經濟會越來越重要

  國內市場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改革開放以來,代表外需的商品與服務凈出口占中國GDP的比重最高的時候也只在2007年達到過8.9%。不僅如此,中國經濟總量近年來在全球比重越來越高。世界銀行WDI數據顯示,2005年到2017年間,中國GDP占世界比重從4.81%逐年增加到15.12%,基本每年遞增1個百分點。與此相對的是發達國家經濟比重的下降,美國從27.57%到23.9%;歐盟28國從30.39%到21.40%;日本從10.01%到6.03%。同期人均GDP方面,中國年均增長率為8.74%,美國為0.86%,日本為0.84%,歐盟發達經濟體為1.01%,世界平均為1.57%。中外經濟總量在全球經濟占比的這種“此消彼長”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經濟會越來越依賴國內市場。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只要今后中國經濟增長率超過世界平均經濟增長速度,中國經濟越來越依靠內需的狀況就不會變化。2018年,代表外需的商品與服務凈出口占GDP比重已經低至2.59%。隨著中國貿易順差收窄和經濟繼續增長,內需作為中國經濟主要引擎的作用會持續提升。

  特殊國情決定中國實際內需可能被低估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GDP總量還可能被低估。以中美對比為例,中國的GDP是美國的66%,但是差距主要在服務業之上。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的可比性較差,雖然網絡時代服務可貿易性在增強,但是到目前為止現實中還有部分服務業的可貿易性低于制造業產品。這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66%,但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卻已經達到了美國的95%以上。其實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標準計算,中國在2014年就已經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總之內需對中國經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應該是長期趨勢。

  促進服務業消費以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促進形成強大的中國市場,消費將是重要且主要的組成部分,在內需中的比重也將日益提高。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總額高43.8個百分點。而在消費之中,服務消費將更加重要。根據中國發展基金會相關報告顯示,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在人均GDP達到25000美元之前,中國在流通服務業、出行、住宿餐飲、金融保險、文化體育娛樂和以居民服務為主的其他項目的消費占支出比重都會提升。而在食品、衣著消費等生存性消費的比重將有所下降。因此,服務消費將是今后中國發展潛力最大的一部分,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必須要重視開發服務消費的潛力。

  一是要轉變觀念,承認服務消費的有效需求性質。尤其是承認“樂消費”的價值。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消費的需求重點將進一步從“產品可獲得性”向由“品牌、多樣性、精神愉悅、自我實現”過渡。在這個過程中,供給側要提供的產出增量大多與服務業有關,產品品質提高以及多樣性需求的滿足需要研發、設計以及品牌等相關服務,精神愉悅需求的滿足則需要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這些服務消費過程可能是無形的,容易給人造成沒有實際價值的認知,甚至有人會覺得是泡沫,可是事實上這些服務當中有相當大部分直接給人帶來健康的精神愉悅之感受,很多消費者也愿意為之而付款,因此是有效需求。不僅如此,它們也將是未來中國市場需求增長較快的部分。

  二是高水平對外開放,利用國內外優勢條件培育強大的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國內生產性服務的質量。中國目前具備非常突出的優勢,可以吸收全球最優質的資源來培育適合中國市場的金融保險服務、現代物流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者服務業。中國目前有全球第二的經濟總量,按照現在趨勢,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會在幾年后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這會吸引未來全球產品的研發設計、品牌建設、分銷以及客戶服務等更傾向于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偏好,這些領域的全球優勢資源也會向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流動和集中,形成中國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產業競爭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并最終推動形成國際競爭力。但是要充分實現這一優勢,就需要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應該說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如據《國務院關于同意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復》中“及時調整《鼓勵進口服務目錄》,對17個試點地區進口國內急需的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和咨詢等服務進口給予貼息支持”的要求,我國將在試點的17個區域,進口創意設計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數字技術開發服務、和技術研發咨詢服務方面將獲得貼息支持。

  三是培育文化產品商業授權機制,打通文化服務與制造業相互融合、互相支撐促進的通道。除對有形產品消費追求“品牌、多樣性、精神愉悅、自我實現”等,人們對于無形的文化服務消費也需要延伸到有形物品上才能更好的實現其價值,因為一些文化體驗類產品的消費受到時間的硬約束,需要延伸到不受消費時間約束的實體產品之上才能實現規模擴大和競爭力提升。以電影為例,在世界各國,電影票房占GDP的比重相對固定且非常小,比如美國電影票房占其GDP比重還不到0.06%。這是因為電影票房只能在觀眾坐在電影院里觀看電影時產生,既受到空間約束,又受到時間約束,同時又受到收入約束,因此票房增長總是有極限的。但是電影市場從來都不僅僅是票房,在美國,票房收入只占電影總收入的30%,其余都是衍生品收入。通過衍生品授權,電影可以獲得新的收入來源,從而支撐電影更大規模的投資來提升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一些有形的制造業產品也由于獲得了電影形象的商業授權而提高了影響力和競爭力,增加了銷售額,從而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相融合發展。這需要發展文化創意形象授權經營,對相關的知識產權進行有效保護。有了成熟的商業授權機制,既可以發展壯大文化服務業,也可以通過制造業產品來更好的傳播中國文化。

(責任編輯:武曉娟)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