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3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說:“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才是本分。”語雖簡短,個中深意,耐人尋味。
心無旁騖做實業,才可能贏得生機
一方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已經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短缺,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業也不例外。
數據顯示,我國自2010年就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有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工業體系完整度最高。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擁有規模龐大、配套能力強的制造業體系的同時,一些領域大而不強,一些產業同質化,部分核心關鍵技術、產業基礎比較薄弱,利潤率總體而言比較低的情況一并存在。據調查,利潤率在5%~10%的企業占到制造業的70%。在勞動力成本提高、技術進步迅速、同質化產品眾多的今天,靠低成本取勝的空間越來越小。深耕主業、開發適合市場需要的差異化產品,才能贏得生機。
另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有了很大的轉變。特別是在今年兩會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政策導向更多地體現為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由過去對特定產業選擇型支持、傾斜型政策,向功能型、普惠型產業政策轉型。沖著優惠政策,而非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的辦企業路子,已經很難找到生存空間。企業用房地產、金融手段實現規模快速擴張的路子,也會越走越窄。【詳細】
優化營商環境是最有效率的支持
發展民營經濟,必須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最有效率的抓手,要努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
首先,公平公正和法治的競爭環境是好的營商環境的根本保障,也是民營企業發展所必需的。只有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優秀的企業家才能脫穎而出,市場才能實現對資源的最優配置,那些敢于創新、勇于變革、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的民營企業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發展。除了公平公正之外,法治是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利、提振投資信心的關鍵。
其次,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是營商環境的本質要求,也是破除民營企業歧視壁壘的必然途徑。最后,政府職能部門轉變作風、優化服務是營商環境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以人為本解決民營企業具體問題的保障。【詳細】
要有更大作為,關鍵還在落實執行
從發布《關于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到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再到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有效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紅包”陸續送出。我們要認真研究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結合實際抓好落實,加強政策協調,制定相關配套舉措,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不斷增強廣大民營企業的獲得感,推動民營經濟實現創新發展。【詳細】
抓落實,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需要干部的作風建設作保障。如果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一心為公,一心為民,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就會得到快速有效的解決,就不會產生“踢皮球”現象。相反,如果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對民營企業的需求置若罔聞,再好的扶持措施,也會流于形式。【詳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看不慣別看呀:何止只是做實體經濟,做任何事都要沉得住氣,穩得住心。
@重要小人物:切實,落實,希望國家越來越好。
@Lina_謝麗娜:心無旁騖攻主業是對所有企業家的要求。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振興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點,也是國家強大的本錢。“實實在在、心無旁騖”既是對企業的要求,也是政府部門的要求。企業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心無旁騖發展主業,不要總想著賺快錢;而政府部門則要實實在在地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使企業家能夠安心謀發展。堅持以實業為根本,才能促使經濟“脫虛向實”,迎來高質量發展。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