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國棟認為,大幅下調進口日用消費品關稅,順應了經濟發展大局,契合社會期待。下調的是關稅,收獲的卻是國際貿易、國內產業以及終端消費的多重利好,這是一種看得見的多贏態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較大范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有關部門要落實降稅措施,防止中間環節加價獲利,讓廣大消費者受惠,促進國內產業競爭力提升。(5月30日中國政府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擴大進口,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不久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將繼續進一步降低進口商品總體稅率水平,降低汽車和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產品的進口,推出貿易便利化相關措施等”。
現在看來,政府的承諾不僅如約而至,而且范圍和幅度之大已經超乎市場和消費者的預期。據悉,這次下調關稅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居民消費品領域,下調幅度基本都在50%以上,其中醫藥健康類產品等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降幅更大。
我國在擴大進口的同時,大幅下調關稅,是非常明智之舉,既不會帶來國內相關市場的顛覆性波動,也不會對大多數國產品牌帶來實質性負面影響。相反,這樣的下調釋放了積極信號,能夠收獲多重利好。換言之,做的是減法模式,換來的則是乘法效應。
首先,滿足了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特別是對很多進口商品的需求。此次較大范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就是著眼于降低進口產品的使用成本。國內消費者不用再去“海淘”,在國內就可以以比較合理的價格買到這些商品,這會給國內老百姓帶來很大實惠。
其次,迎合了市場期待,可以促進消費。這對于拉動國內的消費增長、推動商貿發展、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都非常重要,應該說是既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也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再次,相對而言,國外的許多日用消費品品質較好,下調關稅后價格更低,這會讓國內的一些廠家和產品感受到市場的競爭壓力。就此而言,勢必會促使或者“倒逼”國內企業振作精神,奮發圖強,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品品質,更好滿足消費者需要。
當然,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進口日用消費品的價格問題。這方面,除了防止中間環節不適當地加價獲利,也應避免一些地方和部門不顧大局,為了既得利益而搞“貿易保護”。總而言之,大幅下調進口日用消費品關稅,順應了經濟發展大局,契合社會期待。下調的是關稅,收獲的卻是國際貿易、國內產業以及終端消費的多重利好,這是一種看得見的多贏態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張國棟)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一舉四得”
中國7月1日下調日用品進口關稅!誰笑了?誰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