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毛同輝認為,提高全民網絡安全意識是網絡強國建設的基礎工程,它不僅是人們的網絡素養問題,更事關每個人的合法權益。時時繃緊網絡安全這根弦,防患于未然,勝過亡羊補牢。
2018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于9月17日至23日舉行,本屆宣傳周的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其中,23日被定為“個人信息保護日”。
個人信息保護是網絡安全的一個重要議題,在如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方興未艾,網絡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人們日常生活的萬物互聯時代,具有極強的現實性和緊迫性。網絡技術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深刻改變,像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網絡購物、智慧醫療、網上直播等,都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更高效、更多彩。同時,它還催生了網店、網絡作家等許多新業態、新職業,并為制造業“賦能”,讓許多傳統產業降低成本,優化管理,實現轉型升級。但另一方面,媒體經常曝出的個人數據泄露事件也時時在為我們敲響警鐘。它提醒我們,網絡安全并非高枕無憂,個人信息保護亟待引起各方重視。
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數字時代,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是不可逆轉的大勢,避免信息泄露導致個人合法權益受損,需要我們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理性看待。要正確認識網絡應用與網絡安全的關系,既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全不設防。古人說,“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要把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作為關鍵任務,絕不能把自己置于無限大的風險敞口之下。
二是善加利用。這里的“善”指的是使用網絡技術的目的、用途和手段都具有正當性和合法性。網絡只是一種工具、一種途徑,它本身沒有善與惡的區分,善惡全在于使用者之起心動念。如果每一個人在應用網絡時都能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那么網絡安全就有了保障,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就會降低。
三是嚴加管理。正因為網絡不是一片凈土,尤其一些不法分子還會把包括個人信息在內的各類數據信息視為“搖錢樹”,用來出售、行騙甚至犯罪,進而給個人合法權益帶來威脅和損害,我們才更需要加強網絡信息保護。這既包括監管部門采取更有力的監控、保護和懲戒措施;也包括技術開發部門筑牢“防火墻”,堵塞安全漏洞,及時檢測、預警和處置風險;同時還包括每一名公民增強自身的網絡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多掌握一些網絡安全常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用網習慣,不給心懷不軌的人以可乘之機。
提高全民網絡安全意識是網絡強國建設的基礎工程,它不僅是人們的網絡素養問題,更事關每個人的合法權益。時時繃緊網絡安全這根弦,防患于未然,勝過亡羊補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網絡安全宣傳周設立主題日 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
以人民為“芯” 鑄造數字時代的安全密鑰
學好安全攻略 助力網民闖關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