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化水平和人均GDP 水平都不高的情況下,由于存在持續增長的需求,經濟增長很難持續大幅度回落至較低水平。經綜合測算,未來5至10年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仍可達6%以上。當然,任何事物都有慣性。針對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重情況,有必要持續開展有力度的逆周期宏觀調控
■面對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經濟體的深層次問題,未來改革和調控兩手都要硬,應該兩不誤。既不能相互混淆,也不能相互替代,而應該各司其職,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改革深化有助于促進經濟中長期平穩增長;而調控到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有助于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保障改革的順利推進
伴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境內外的各種聲音此起彼伏。如何客觀、理性地分析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增長趨勢,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人們為形象地描述未來增長走勢,給出了L形、U形、V形乃至于I形、倒L形等多種運行形態。《人民日報》此前刊發對“權威人士”的訪談,其中一個重要判斷是,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形,更不可能是V形,而是L形的走勢。這樣的判斷,是基于現有中國經濟發展實際而作出的。
各種紅利逐步釋放
未來一個時期,作為仍處在城鎮化、工業化快速進程中的發展中大國,我國仍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潛在動力。雖然人口紅利漸行漸遠,但教育紅利正在顯現。一個時期以來,高等學校培養了大批學生,高素質勞動力快速增長,明顯改善了我國人力資源的質量。
隨著人力資本質量快速提升和資本累積持續擴大,我國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同時,研發經費占GDP的比例已達2.2%,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為創新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近年來,我國工業出現增長放緩跡象,但服務業在持續較快增長,占比升至56%;投資增速明顯回落,但消費持續增長,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16年上半年,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已達到73.4%。未來經濟增長將進一步由第三產業和消費主導,經濟增長動能正在轉換。
從區域角度看,我國經濟增長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一帶一路”開發將帶來數萬億投資需求;中西部、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將形成不斷增長的投資和消費需求。
改革正在持續深入地推進,將有助于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助于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推動經濟走向良性增長。
城鎮化空間依然不小
城市化是一國經濟長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城市化過程中,農村人口持續大規模地進入城市,帶來不斷增長的基礎設施和住宅的投資需求以及不斷改善的居民消費需求。從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走過的路來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過程往往伴隨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2015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6.1%,其中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連40%都不到,未來城鎮化發展空間依然不小。從各國經驗來看,經濟增速由兩位數下臺階降至中高速水平,往往伴隨著城市化已達到較高水平和人均GDP已進入高收入行列。我國的兩個近鄰日本和韓國,即是如此。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GDP增速由兩位數降至中速增長時,城市化率約78%,人均GDP已達2.5萬美元左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本世紀初,韓國GDP增速由兩位數降至中高速增長時,城市化率約80%,人均GDP達到1.1萬美元。
目前,我國人均GDP才約8000美元。在城鎮化水平和人均GDP水平都不高的情況下,由于存在持續增長的需求,經濟增長很難持續大幅度回落至較低水平。經綜合測算,未來5至10年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仍可達6%以上。當然,任何事物都有慣性。針對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重情況,有必要持續開展有力度的逆周期宏觀調控。
逆周期調控見成效
2014年第4季度以來,我國宏觀調控出現轉向,運用四大政策開展了逆周期調節: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2015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達到2.3%,2016年目標為3%,而2012年僅為1.6%。財政政策增大了結構性調整的支持力度,加快支出步伐。
投資政策方面,推進了一大批基建項目,發展城市群內和群之間的交通設施建設,計劃建設1000個特色小鎮,持續推動上萬億PPP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落地。
房地產政策松綁,放寬需求端較為嚴格的限購限貸政策,促進銷售回暖和投資反彈。
貨幣政策向著穩健偏松方向調整,迄今為止實施了6次降準和6次降息,推動利率水平持續下降,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狀態。
在宏觀組合政策逆周期的持續、有力調控下,今年以來經濟運行呈現出一系列趨穩跡象,走出了與前兩年明顯不同的態勢。在工業方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穩增長,連續4個月運行在6%至6.2%區間;工業企業利潤改變持續回落態勢,出現了正增長;工業用電量持續3個月增長提速,重工業和輕工業用電量持續5個月正增長。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持續保持在榮枯線上較高水平運行;消費穩中有升,保持在10%以上增長;公路物流運價指數上升,貨運量增速升至6%,反映經濟活躍程度提升。
從鋼鐵行業、煤炭行業的運行態勢看,產能過剩治理已有初步成果。今年以來,在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和我國需求改善的推動下,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降幅連續7個月收窄。盡管目前仍為負值,但年內有可能升為零或正值,表明工業通縮壓力明顯減弱。
有些擔憂大可不必
關于金融支持力度。近來人們比較擔憂金融支持力度減弱,即信貸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放緩,其實大可不必。今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力度加大,可能會達到5.5萬億以上,前7個月已經達3.7萬多億。由于債務置換后,銀行相關信貸轉變為債券投資,銀行信貸額度被相應釋放。因此,債務置換后銀行向經濟體進行的融資事實上明顯增加了。只是由于地方政府債務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之中,因此在后者的統計中沒被顯示出來。經過置換之后,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臺的還本付息壓力明顯減輕,從而有助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明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仍可能以不低于今年的規模進行,產生的積極效應將進一步顯現。
關于民間投資增速急劇回落。當前,最大的問題是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由于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在60%以上,它的大幅走低必然拖累投資增長,而投資又是當前穩增長的關鍵因素。客觀來說,對未來增長信心不足、中長期投資風險上升、投資回報率下降及融資成本偏高,是民間投資繼續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去年8月11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和一籃子貨幣大幅度貶值,可能是形成決定性影響的重要因素。人民幣較短時間內大幅度貶值和貶值預期上升,產生了日益增長的中長期人民幣資產投資的避險需求和預防性需求,促使民間投資步伐大幅度放緩。因此,當前需要從實際出發,顛覆人民幣貶值有利于經濟增長的傳統思維。
要清醒地認識到,穩投資首先要穩匯率。短期內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外部環境變化,尤其是美聯儲加息。美聯儲加息仍可能帶來較大規模的資本流出壓力,形成新的人民幣貶值預期,進而影響境內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抑制投資增長,帶來資產價格大幅度波動。
面對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經濟體的深層次問題,未來改革和調控兩手都要硬,應該兩不誤。兩者既不能相互混淆,也不能相互替代,而應該各司其職,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改革深化有助于促進經濟中長期平穩增長; 而調控到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有助于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保障改革的順利推進。
當前,切不可一葉障目。未來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經濟體擁有巨大的不可忽視的增長潛力,而“十三五”規劃又明確了增長波動的底線,我國經濟應該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長。那種認為未來經濟增長會自由落體般下行的觀點過于悲觀,既不符合經濟學常識,也與市場運行規律相去甚遠。綜合判斷,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正在運行L 形拐點,即未來幾年經濟增速有可能改變明顯下行態勢,逐漸轉向波動中橫向運行。
(作者為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