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速不會一直往下滑,而是到一個階段保持一段時間,圖形大體呈現不規則的L型。需要指出的是,全國經濟會呈現L型,但不一定每個地區、每個行業都是L型。近幾年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特征之一,就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有些地區經濟增長態勢較好,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地區調整早、調整快
■判斷整體經濟時,不能因為某個地區、某個行業、某個企業的不景氣,就倒推整體經濟不景氣,而需要更準確細致的分析。中國經濟當前表現出的分化態勢,實際上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即新興產業迅速起來、落后產業被淘汰。如果粗放增長還有利潤,它就很難改變;如果沒有利潤,它就必然要改變。可以說,整個經濟在洗牌
■本報記者 李小佳
G20峰會即將在杭州舉行。在全球經濟持續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外界期待這次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的峰會,能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多“方向感”。當前,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發展態勢?我們將為世界經濟貢獻怎樣的“中國方案”?記者采訪了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的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趙振華教授。
經濟增速和以前比降低了但在世界范圍依然是高的
解放新論:有人梳理了國際媒體的報道,歸納出海外人士最關心中國的五件事:位列首位的是經濟增速,接下來分別為環境保護、人口老齡化、社會創新和“一帶一路”。為什么中國經濟如此受到關注?
趙振華:中國經濟穩定對世界經濟穩定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幾個數據可以說明:一是中國進口位居世界第二。二是中國對外投資額去年達到1180億美元。三是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十分之一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預期。
如今,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越來越一體化,具體體現為國內經濟國際化和國際經濟國內化。國內經濟國際化表現在很多方面,包括中國從世界上進口大量商品和服務。國內經濟國際化也如此,一個例子就是中國商品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穩定將有益于世界經濟。
當前,海外有兩種主要的看法:一是樂觀派,認為中國經濟會帶動世界經濟發展。二是悲觀派,一些人甚至鼓吹中國經濟崩潰論、停滯論、夢魘論等。事實上,這些所謂負面評價都被中國經濟現實中的穩定增長所打破。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雖然下滑,但表現出的最大特征是穩定。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增速開始呈現下滑的趨勢。但總體看,去年增速為6.9%,前幾年大致是7.4%左右,還是穩定的,表現還是不錯。
中國經濟增速和以前比是降低了,但在世界范圍看依然是高的。去年,中國經濟增速低于印度,但印度經濟總量小。從全世界來看,中國經濟增速依然是靠前的,不管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
技術創新有革命性影響有望改變經濟增長軌跡
解放新論:當前談及中國經濟,可能避不開一個關鍵詞——L型。如何正確看待中國經濟增長的走勢?
趙振華:權威人士提出的“L型”,其實是對增速放緩趨勢的回答,即中國經濟增速不會一直往下滑,而是到一個階段保持一段時間,圖形大體呈現不規則的L型。
目前,對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又有一些新看法,但歸納起來依然是幾種觀點:一是悲觀論,認為中國經濟守不住L型,增速還會持續下滑,呈現階梯形。二是中觀論,即經濟將在觸底之后在底部保持一段時間,基本保持L型。三是樂觀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是受周期性影響,所以觸底后會形成反彈,呈現U型。
要準確判斷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需要注意到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經濟總量大了,增速自然會慢。
第二,原有高速增長不可持續。高增長往往伴隨著高能耗、高污染,很多資源難以支撐。特別是,環境污染碰到天花板。經濟總量小,有些污染人們感覺不到,對整體影響也小,但當經濟總量增大時,污染就突出了。此外,土地也遇到天花板了,須保證18億畝耕地紅線。
第三,經濟要可持續增長,不能靠短期的GDP。國際上一些中等收入國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還是因為發展的不可持續。就像跑步一樣,沒有后勁了。
第四,我們正處于新舊產業和新舊動力轉換時期。傳統產業失去市場,新興動力還沒有完全上來。與此同時,換擋的轉換期,速度慢一些也是更合適的。
第五,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看,要“三去一降一補”,自然增長速度會下降。但增長速度放緩未必是壞事,這個時候也往往是調整供給結構的更好“窗口期”。因為價格降低了、要素成本低了,新興的技術才能上來。競爭激烈后,產品質量也會更好。
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將大體上呈現L型,但底部不完全是一條直線,而會有波動,但基本穩得住。需要指出的是,全國經濟會呈現L 型,但不一定每個地區、每個行業都是L型。近幾年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特征之一,就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有些地區經濟增長態勢比較好,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地區調整早、調整快。各個行業也不一樣,煤炭、鋼鐵、水泥不景氣,但旅游、網購逆勢上漲。
反過來說,判斷整體經濟時,不能因為某個地區、某個行業、某個企業的不景氣,就倒推整體經濟不景氣,而需要更準確細致的分析。中國經濟當前表現出的分化態勢,實際上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即新興產業迅速起來、落后產業被淘汰。如果粗放增長還有利潤,它就很難改變;如果沒有利潤,它就必然要改變。可以說,整個經濟在洗牌。
解放新論:這是不是意味著U型論者有點盲目樂觀了?
趙振華:我是認同L型的。但值得提出的是,除了經濟周期的因素外,還必須重視一個技術創新的因素。某種程度上,如果中國經濟調整到位了,新動能形成了,特別是有重大技術進步出現了,經濟未必不會反彈。
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國正在發生科技革命。從世界發展規律看,新技術對改變生活和工作有著革命性影響,也會改變經濟增長軌跡。例如,太陽能發電板。過去發電板上的涂層很厚,現在新技術涂層僅為0.1毫米厚,發電效率更高,能源轉化率更高,成本卻降低了三分之一。再如,無人駕駛汽車。如果能真正實現商業化,就會革命性地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工作方式、生產方式。
不管是L型還是U型,創新至關重要。在多個領域,科技革命有的已經出現,有的正在醞釀,這個時候中國要抓住機遇,迎頭趕上。而推進創新,一定就需要改革。
淘汰落后產能找出新增長點推動民間投資流入實體經濟
解放新論:今年上半年,我國民間投資的增速只有2.8%。在新技術、新產業噴薄欲出時,民間投資為何如此乏力?
趙振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機遇,但不意味著沒有壓力。民間投資的下降,固然有投資環境的因素,但恐怕還有更重要的原因。現在的投資環境比過去是好了,還是差了呢?應該還是好了吧。所以,民間投資下降的背后,可能投資環境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投資取決于對于投資回報率、利潤率的預期,沒有好的預期就不會投資。這可能更重要。
為什么預期差了呢?第一,傳統領域供給過剩。房地產、加工制造業等都不是太好。第二,新興領域不明朗。當前,處在傳統產業和高新產業動力轉換期間,哪些領域會賺錢值得觀察。第三,還存在對民間投資不放心的問題。實際上,投資領域還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城鎮化就是一個巨大增長點。例如,城市地下空間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公園建設等。改善這些基礎設施都需要投資,重點是如何讓民間投資進入。所以,關鍵是要進一步改革,要簡政放權,把民間投資激活。
解放新論:同樣還是看數據,中國經濟“脫實向虛”的情況,似乎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趙振華:現在看起來,實體經濟似乎陷入了一個死結:資金進不去,生產的東西又不符合需求,擴張生產又會導致更多生產過剩。實際上,能否解決“脫實向虛”不只是中國經濟的問題,全球經濟或多或少都存在“脫實向虛”的問題。這背后說明的就是實體經濟不景氣、回報率低的問題。
下一步應當發展實體經濟,讓實體經濟振興起來,才能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第一,要淘汰落后產能。第二,找出新的增長點,如旅游、網購、文化產業、智能制造等。第三,通過改革打破各種“彈簧門”“玻璃門”。從宏觀經濟政策而言,還是要保持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不能大起大落,要充分考慮政策的時滯效應。
不主張輸出“中國模式”而倡導共享“中國方案”
解放新論:中國經濟現在面對的問題,既有個性的一面,也有與世界其他經濟體共性的一面。展望G20峰會,哪些問題需要共同應對?我們可以貢獻哪些“中國方案”?
趙振華:需要世界共同應對的問題有很多,其中有幾個問題比較重要,如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問題、對外開放問題、環境問題等。在經濟領域“中國經驗”有幾個重要方面,這些方面可能會孕育出“中國方案”:
第一,如何發揮好“兩只手”的作用,取得政府和市場平衡。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方面,世界上每個國家都不完全一樣,關鍵是找到二者的平衡點,特別是宏觀經濟政策到底應當如何逆周期發揮作用。在這方面,中國還是做出了一些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探索。這些經驗,應當在世界上被予以關注。
第二,提倡“雙創”。每一個國家都需要創新創業,美國需要,發展中國家更需要。創新看上去似乎是個中國問題,實際上是世界問題。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創新創業尤為重要,落后說白了就是缺乏創新。創新包括技術創新,也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等。
第三,簡政放權。有些國家的政府部門比較少,如瑞士好像只有十五六個政府部門。精簡的目的是使上層建筑能夠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政府部門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關鍵是二者要適應。我們現在不僅精簡政府部門,還要轉變政府職能。從過去制定詳盡計劃變成規劃,從過去管微觀變成現在管宏觀,中國一直在探索,從中積累的經驗具有世界意義。
第四,“一帶一路”建設和對外開放。如果“一帶一路”沿線每個國家都能對外開放,都能夠取長補短,世界經濟就會更加繁榮。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并不主張輸出“中國模式”,而是提出“中國方案”與世界共享。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