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拍賣土地,8塊地頻頻觸發最高限價的熔斷機制,最終導致7塊土地流拍。開發商死撐到最高限價,誰也不肯在拍賣的最后關頭松口,讓國土部門非常著急,頻頻發聲勸大家理性。主持人甚至開始警告開發商:“政府要調控,是有手段的,你們別讓政府不好辦,那樣你們就不好辦了!
語氣雖然凌厲,但因為是嘴上功夫難免給人一種色厲內荏、虛張聲勢的感覺,拍賣現場的哄笑聲里就彌漫著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曖昧。如果是看漲的,開發商硬著頭皮也會上,你怎么喊也是沒用的;如果是看跌的,開發商跑得比誰都快,也用不著你喊。8塊土地有7塊流拍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在維護政府的面子和自己的利益之間,前者重要,而后者更重要。如果喊話管用,南京樓市大概也不會是今天這個樣。說幾句無用的狠話原本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開發商可以無視,公眾可以一笑了之。但大家都很擔心政府的調控走入一種誤區。在房價暴漲亟需一濟良藥的當口,地方政府卻開了一個頭痛醫腳的方子。這關系到該用什么樣的方法調控樓市,是下行政命令,還是用市場手段?當土地太貴的時候,是限購限價還是敞開供應?
其實要抑制土地市場的過高溢價,大量推地才是根本之道,推一塊地大家搶,那就推十塊,還有人搶,再多推一點,總有不搶的時候。土地本身就是最好的武器,何必緣木求魚,繞這么大一個彎子,還沒什么效果。照南京如今的土地拍賣政策,一旦超過最高限價就熔斷,這種流拍的事發生的概率其實是很大的。人們有理由擔心,這會不會成為開發商漲價的又一個理由。
南京樓市為什么漲得這么兇,業內公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庫存量少,去化周期短,簡單地說就是房子不夠賣了,不漲才怪呢,開發商豈有不知之理?南京不選效果更好的市場手段,而選擇了不怎么有效果的行政手段,實在讓人費解。這種現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當然,土地是最寶貴的資源,都想留著一點點賣,一口氣推向市場,難免有點心疼,地方政府的惜售心態并不讓人意外。但問題是一些地方政府既想要溢價又想控制住過快增長,這種想法已經被證明是極不可靠的。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兩個訴求根本上是矛盾的。政府也不是真黔驢技窮了,喊話里至少有一個說對了,政府手握土地供應權,并不缺辦法讓市場降溫,這是任何一個開發商都不敢無視的。問題是,有幾家地方政府是真心實意愿意這樣做的?又有幾家愿意接受土地不怎么漲甚至下跌的局面的?所謂的精準調控往往演變為紙上談兵,道理就在這里。地方政府打的這點小算盤,開發商清楚得很,只不過不便明說罷了。
(責任編輯:鄧浩)